【摘 要】
:
第一部分口服阿帕替尼250毫克临床药物浓度检测目的:探讨临床口服阿帕替尼250mg的血浆药物浓度情况。方法:共36例包括:肺腺癌6例,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12例,贲门腺癌4例,其他14例。收集36例患者的血浆标本,上午7:40取空腹血作为血浆谷浓度(minimum concentration,Cmin),上午8:00口服阿帕替尼250mg,上午1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口服阿帕替尼250毫克临床药物浓度检测目的:探讨临床口服阿帕替尼250mg的血浆药物浓度情况。方法:共36例包括:肺腺癌6例,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12例,贲门腺癌4例,其他14例。收集36例患者的血浆标本,上午7:40取空腹血作为血浆谷浓度(minimum concentration,Cmin),上午8:00口服阿帕替尼250mg,上午11:00取静脉血作为血浆峰值浓度(maximum concentration,Cmax),每个患者均有Cmin和Cmax样本,不同的患者有不同的样本数量,共获得100份血浆样本。结果:第4天血浆药物浓度达到稳定状态;血浆谷浓度范围为1.18ng/ml-863.3 ng/ml,血浆峰值浓度范围为71.11ng/ml-1609.4ng/ml,平均血浆谷浓度为264.4±42.5ng/ml,平均血浆峰值浓度为543.6±66.1ng/ml。结论:1.第四天血浆峰、谷浓度达到稳定状态。2.250毫克药物浓度与口服850毫克浓度有交叉,临床可用阿帕替尼250毫克治疗。第二部分阿帕替尼联合化疗一线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的探讨目的:探讨阿帕替尼联合EP一线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依据第一部分阿帕替尼250毫克与既往研究850毫克血药浓度存在交叉,采用阿帕替尼250毫克联合EP标准化疗的方法,对40例广泛期小细胞肺癌(extensive stage small cell lung cancer,ED-SCLC)进行前瞻性、单臂、单中心的研究,入组2017.11.15-2019.4.18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经组织学或细胞学确诊为SCLC,影像分期为广泛期,根据实体瘤的疗效评价标准(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RECIST)至少存在1个可测量病灶,同时除外有症状脑转移的患者。2.入组患者接受阿帕替尼(250mg口服1/日)联合标准一线化疗(依托泊苷注射液100mg/m2,每周期第1-3天静脉输注;顺铂30mg/m2,每周期第1-3天静脉输注),每21天重复,共行6周期治疗,对于不足6周期治疗出现病情进展的患者,计算PFS后,出组。3.首要研究终点为安全性,次要研究终点为6个月的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6个月的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及无疾病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率。结果:1.自2017年11月15日至2019年4月18日共纳入40例患者,中位年龄为56岁(范围28岁-67岁),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体力活动状态(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 performance status,ECOG PS)评分为0分的患者占92.5%,随访截止至2019年12月31日,27例患者进入初步统计,阿帕替尼的口服时间为4-26个月,平均口服时间为10.6个月。2.6个月的ORR为63%,DCR为85%(17PR,6SD)。3.9例患者(33.3%)达到了PFS,中位PFS为22个月(95%CI:3.643-40.357个月);Log-Rank显示年龄、PS评分、是否多脏器转移对PFS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在治疗期间,常见的不良反应(adverse events,AEs)有1-2级的高血压(37%),手足综合征(3.7%)和肝功能不全(7.4%)。结论:阿帕替尼联合化疗一线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安全有效。
其他文献
目的:运用全外显子测序(Whole Exome Sequencing,WES)技术对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患者高频突变基因及易感基因突变情况进行分析,寻找卵巢癌治疗新靶点,进行卵巢癌临床精准治疗。方法:本研究卵巢癌组织标本均来自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共筛选了15例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患者。在新鲜手术组织中提取DNA后,运用Agilent液相芯片捕获系统全外捕获,建库,库检合格后在Illumina His
目的:探讨肥胖(Obesity)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 noma,PTC)发生的影响。方法:收集了198例经手术治疗的甲状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后病理将患者分为甲状腺良性结节(Benign Thyroid Nodule,BTN)组(n=72)与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组(n=126)。再根据淋巴结转移特征将甲状腺乳头状癌组分为甲状腺乳头状癌不伴淋巴结
目的:本研究目的是在术前全腹CT评估腹膜后淋巴结转移与否基础上,通过对比晚期上皮性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中腹膜后淋巴结不同处理方式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围术期相关指标及生存结局,探讨腹膜后淋巴结切除对晚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生存结局的影响,为晚期卵巢癌初始治疗手术方案中淋巴结的处理提供一定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行肿瘤细胞减灭术的晚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
目的:通过分析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术前外周血中NLR、PLR、LMR、SII及D-二聚体的含量,探讨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5年至2018年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手术及病理证实的上皮性卵巢癌113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患病年龄,术前CA125水平、腹水情况、手术满意程度,术后病理分期、病理类型、淋巴结是否转移、对铂类是否敏感这些临床病理特征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同时统计患者初治时
目的:对乳腺、卵巢双原发癌患者的发病特点、临床病理学特征以及预后情况进行系统分析,探讨第二原发癌早期监测的重要性。方法:选取201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经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东院区确诊的49例乳腺、卵巢双原发癌患者,对该类患者的发病情况进行分析。按乳腺癌或卵巢癌的发病时间顺序先后,分为乳腺癌首发双原发癌和卵巢癌首发双原发癌,将两组的临床特点及手术-病理特征进行分析比较,并对乳腺癌首发
目的:甲状腺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其中分化型甲状腺癌占比达90%以上。目前国内外多以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DTC)为主要研究目标。但无论是临床医生还是病理科医生,对甲状腺癌中罕见病理亚型的认识仍处在不断探索阶段。由于临床病例较为罕见,专家对其生物学行为、临床诊断及治疗尚未达成共识,易出现误诊及治疗不当等情况。其中
目的:结肠旁肿瘤沉积(Pericolonic tumor deposits,PTDs)于1935年首次被报道,已被证实与结直肠癌的生存及预后相关,但其与转移性淋巴结的概念常有混淆。本研究利用meta分析方法系统评价PTDs对Ⅲ期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其与结直肠癌转移性淋巴结之间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2021年1月31日前发表于Pub Med、EMBASE、Web of Science等国际文献
目的:研究目前已报道的可行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前哨淋巴结(SLN)活检方法,如:活体蓝染料(VB)、纳米碳(NC)、99m Tc-纳米胶体淋巴造影配合术中使用手持式伽马探测器(LS)、99m Tc-纳米胶体淋巴造影配合术中使用手持式伽马探针和活体蓝染料(LS+VB)、99m Tc-纳米胶体淋巴造影配合术中使用手持式伽马探针和术前使用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仪(LS+SPECT)。比较其前哨
目的:评估超声在指导选择性颈侧区清扫中的准确性并分析选择性颈侧区清扫的临床意义,以及影响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方法:本研究对2018年10月-2021年1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196名行颈侧淋巴结清扫(Ⅱ、Ⅲ、Ⅳ、ⅤB区)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证实原发灶为甲状腺乳头状癌;按颈侧区淋巴结超声征象是否符合我国《甲状腺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中的标准分为两组,
目的:探讨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化疗对比化疗一线治疗驱动基因突变阴性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临床应用的疗效和药物的安全性。方法:选择自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行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含铂化疗方案治疗驱动基因突变阴性的晚期非鳞NSCLC患者40例,对比同期应用含铂化疗方案治疗的患者2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随访采用通过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