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以及老年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养老服务的需求与日俱增,老年群体的健康问题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因此,注重老年养生已经成为热门话题。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认知水平的不断提高,情志对于健康和疾病的影响也愈发受到大家的关注。由于老年群体具有其自身的生理病理特点,再加上比其他群体更为丰富的社会、生活及情感等经历,老年人的情志易于波动且呈现出一定特点,如易悲易怒,易空虚易孤独,易有抑郁倾向等。现代医学研究也证明,情志问题已经成为诸多老年急慢性病的致病、诱发或加重因素,严重影响到老年人的生活和生存质量。老年人的情志养生不容忽视。本研究运用文献研究和理论探讨的方法,对中医的老年情志养生思想进行了梳理与总结,较为系统地归纳出了老年情志养生的思想脉络和调养方法,以供当下借鉴。文章对近20年与中医老年情志养生相关的文章和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说明了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也为本文的研究与探讨提供了一定的研究基础和思路。目前,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情志养生之于养老具有重要而深刻的意义。中医历来强调神的重要性,注重形与神的关系,重视情志对于身心健康的影响。“中医老年情志养生”即在中医思想与理论的指导下,运用中医的手段与方法保调节老年人的情志,进而达到情志平和、保养心神、身体健康的目的。老年群体生理状况的改变是引起心理及情志变化的物质基础和根本原因。另外,家庭和社会因素亦对老年人的情志造成一定的影响甚至改变。很多老年人在离开原先工作岗位和生活之后,没有能够很好地完成自我角色的转变和定位。这种角色的转换对老年人的心理有较大的冲击。在婚姻家庭方面,老年人则常遇到丧偶、再婚、失独以及财产分配等问题,对老年人的心理产生很大的困扰,增加其心理负担。中医认为“七情”“五志”等情志表现无不与脏腑功能息息相关。老年人脏腑虚衰,气血不足,易苦悲忧;另一方面,老年人阴亏性急,阴阳失衡,每遇不如意便怒火易炽。情志的失调可令人体的气机紊乱、脏腑受损、阴阳失调或伤及经络等,进而导致疾病的发生,危害身心健康。通过对中医老年情志养生的古代历史进行回顾,从先秦到清代,重点梳理和归纳了不同历史时期各个医家或大家对于(老年)情志养生的主要观点并简单评述。文章将中医老年情志养生思想进行研究并凝练为五个方面:精神内守,养德为先;子女尽孝,顺情悦性;藏神之主,养心为妙;天人合一,顺时而调;整体观念,形神同调。同时,以中医古籍文献为依据,详细研究和总结了老年情志养生的具体方法,包括如何孝敬老人,如何通过正确的方式调形养神、寄托情怀等,为当下老年人进行情志养生实践提供了具体可行的方式与指导。老年情志养生思想及方法从“主观”上讲,要发挥老人的主观能动性,保持良好心态,积极自我调整,树立正确的疾病观与生死观;从“客观”角度讲,则强调在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同时创造适宜的客观条件;在具体方法实施中应突出老年情志养生的“特殊性”。中医老年情志养生思想重视老年心神的调养与道德的修养,强调孝道与整体观念、形神同调;中医老年情志养生方法则富有中医与中国文化特色,立足于老年群体的生理与心理特点,注重将情志调养融入日常生活当中。全文通过研究与凝炼中医老年情志养生的思想与方法,总结出具有现实意义的研究结果。笔者提倡将老年情志养生的思想与方法运用到养生实践当中去,适应及优化医养服务,在满足老年群体心理需求的同时,对老年疾病的预防和调理亦有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