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血虫病作为一种被严重忽略的热带病,是全球仅次于疟疾的第二大寄生虫病,它的历史悠久分布广泛且有着严重危害。诊断在血吸虫病防治活动中处于中心位置,是确定感染率和感染度的唯一途径。毗喹酮作为日本血吸虫病目前唯一有效的治疗药物被大规模地用于现场防治中,现有的免疫学诊断技术无法区分现症感染和一年内经药物治疗的日本血吸虫病患者的血清。化疗后能在患者体内引起一系列血吸虫特异性抗体水平的改变,在这一过程中所涉及到的血吸虫特异性蛋白质都有可能成为诊断血吸虫病及疗效考核的潜在靶点,但目前在日本血吸虫中还尚未有相关报道。本论文针对上述现象,首次开展了以功能基因组为基础的日本血吸虫免疫原性蛋白的筛选工作,为寻找血吸虫病诊断靶点和疗效考核靶点提供新的线索,同时也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宿主-寄生虫之间的相互作用。本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一、日本血吸虫功能基因抗原表位的预测:采用BepiPred等软件对日本血吸虫编码蛋白进行抗原表位预测,预测了10,411个蛋白含有55,125个抗原表位(5个AA长度以上的表位)。二、关于日本血吸虫可溶性虫卵及成虫抗原免疫组的研究:将双向电泳和免疫印迹技术结合起来(2D-WB)分别比较了患者化疗前后混合血清中日本血吸虫可溶性虫卵和成虫抗原组分。将提取的血吸虫可溶性虫卵和成虫蛋白进行了系统分离,构建了高分辨率的双向电泳图谱;然后进行免疫印迹后分别与吡喹酮治疗前后的患者混合血清进行反应,在双向电泳胶上找出与硝酸纤维素膜上对应的84个蛋白质点;利用液相色谱联用串联质谱技术鉴定了可溶性虫卵抗原中的67个蛋白质点。三、日本血吸虫病诊断靶点的克隆表达和诊断价值的初步评价:结合功能基因组B细胞抗原表位的预测结果及2D-WB质谱鉴定的结果,挑选了4个日本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进行了克隆表达,利用ELISA的方法对这些纯化的蛋白进行诊断价值的初步评价。结果发现Sj HSP60在包被浓度为1μg/ml时能较好的区分日本血吸虫病病人和正常人的混合血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