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楼梦》翻译研究正在成为翻译学的一个重要领域,有助于推动翻译理论和实践的发展。目前,对《红楼梦》翻译特别是对杨宪益(与戴乃迭)和霍克斯(与闵福德)完成的两个英语全译本的研究如火如荼,已经取得了不少可喜的成果,当然也在指导思想、理论基础、方法程序和研究内容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本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以贾正传提出的翻译辩证系统观为指导,以德里达等形成的解构主义翻译理论为基础,采用理论推导与互文分析相结合的系统方法和程序,对《红楼梦》的两个英语全译本进行了系统研究,获得了对《红楼梦》翻译乃至一般翻译过程较为系统的认识。在翻译辩证系统观看来,翻译是一种发生在具体情景和社会文化环境中,由原文作者、译者、译文读者、原文、译文、策略等若干主体、文本和中介要素按非线性关系构成的辩证整体的、开放的、动态的人类活动系统。根据解构主义翻译理论,翻译是一种多重的、开放的、动态的文本解构和替代过程;其中,原文本身就是文本替换的结果并因此具有一定的派生性和原创性,原文又通过解构翻译策略被一至多个译文所替代,这样译文成为原文的来世,具有一定的派生性和原创性。因此,由翻译辩证系统观和解构主义翻译理论可以演绎出关于《红楼梦》翻译的如下大致认识:《红楼梦》作为一个具有一定的派生性和原创性的文本,其译文是通过采用解构翻译策略用不同文本将原文替换的结果,因而作为原文的来世既具有一定的派生性,又具有一定的原创性。根据上述的理论探讨,并通过对相关文本部分的分析比较,可以获得对《红楼梦》的两个不同的译本的以下认识:①杨宪益和霍克斯的两个译文之间以及它们与原文之间存在着辩证互补或共生关系:正如原文本身一方面是从比它更早的文本衍生的而另一方面是原创的,两者的译文都部分地依赖原文并部分地超越原文,因此也就都有一定的从原文的派生性和一定的原创性;并且由于原文具有意义上的多重性,所以这两个译文都是对原文的多重翻译的两个互补性的实例。②杨宪益和霍克斯在翻译《红楼梦》这部巨著过程中,采用过完全相同、十分近似、有所不同或者完全相悖的解构翻译策略。
本文的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提高译者对原文与译文之间以及不同译文之间的共生关系的意识,在翻译中更加自如地采用适当的解构翻译策略,改进当今文学翻译乃至各种翻译实践,同时也有助于弥补现有的相关研究中的某些不足,拓宽翻译研究的空间,因而具有较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