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农民和涉农中小企业常常因为缺乏资金而变得一筹莫展,这严重制约和延缓了农民致富的步伐,影响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更不利于国家“三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政策的实施。资金短缺已成为制约农业产业化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所以有更多的学者开始重新审视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金融支持体系的问题,本文针对农业产业化的融资过程从资金供给和需求的角度下研究重庆市农业产业化融资问题。在本文的研究中,将根据研究的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手段和研究方法,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统一;历史分析、现实分析和比较分析有机渗透,同时特别重视实地调查分析的运用。研究主要内容包括:(1)概括本研究的目标及假设、思路与方法、依据与内容等。(2)对农业产业化融资等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同时借鉴农业产业化理论和相关融资理论以及博弈论,为下文进一步分析农业产业化融资主体行为做出铺垫。(3)利用博弈论的方法重点分析农业产业化融资主体的相关行为特征。(4)从资金供给和主体需求角度考察重庆市农业产业化的融资现状。(5)多角度对重庆市农业产业化的融资进行问题透析并分析其原因。(6)分别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两个方面对农业产业化融资体系进行分析与比较。(7)提出实现重庆市农业产业化融资创新的基本思路和框架,从融资工具和融资机制两方面出发,设计农业产业化融资的宏微观机制。(8)概括研究的结论并提出相应的政策性建议。经过研究,本文得出以下研究结论:1.农业产业化各个融资主体之间不能达到均衡博弈。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农业产业化融资主体合作形成的机理,结论是:以博弈理论分析出农业产业化各融资主体之间的合作是在维持一种可行的,能产生规模效益的,资源有效配置的组织战略。在参与者是完全理性的条件下,合作是农业产业化各融资主体在长期博弈中更注重长远利益的一种理性选择。2.农业产业化存在融资供给不足的瓶颈。鉴于农业产业化的量化指标国内文献都没有给出相关指标,本文采用资金供给的财政支农数据和农业贷款的数据来定量分析重庆市农业产业化的融资供给情况,通过分析不管是在财政支农方面的资金供给有效比例还是涉农贷款方面的资金供给有效比例都没有很好的反映出当前重庆市对农业产业化的资金供给的合理支持,结合目前重庆重庆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水平得出农业产业化的融资供给不足是制约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瓶颈。3.农业产业化的融资需求主体融资难。在本文中,对农业产业化的融资需求满足程度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给予了一个比较定性的分析,反映出了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融资需求主体的满足程度没有得到很好的满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重庆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进程。应该指出的是,在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作为融资需求主体的农户和中小龙头企业融资难问题的解决并不时一朝一夕的事,不能急于求成,其与资金供给主体之间的不协调关系的存在是基于博弈分析的基础上的,一方面政府需要在外部环境改善上做好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和金融体系的发展等工作,另一方面,对于融资的需求方而言,加强自身的信用建设,不断增强自己的实力,积极、稳妥地开展融资方式的创新才是促使其最终走出融资困境的“捷径”。4.农业产业化亟需一种稳定农户与龙头企业以及金融机构之间的供应链融资机制。本文通过机制设计来克服融资主体之间博弈的不完备,实现龙头企业与农户、金融机构与企业、金融机构与农户之间的合作。这种供应链融资机制作为一种抵押品替代机制,能够很有效的克服融资过程中对抵押和担保的严格要求,从而避免融资主体之间合作的不稳定性和风险性,增加融资主体之间的稳定性,推动农业产业化融资主体之间合作的进程。针对研究问题,提出如下政策建议:一、加强财政支持力度,放大其影响效应。财政对农业的投入作为不可忽视的资金供给,在实现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过程中,应该加强财政对农业产业化的支持力度。这除了尽快建立农业保障体系外,还应该从以下方面进行强化。二、进行体制创新,增加金融机构的信贷。农业的弱质性和金融体制改革的商业化取向,决定了正式金融必然淡化或退出对农业的信贷支持。所以,在农业产业化的初级阶段,如果没有必要的制度设计或制度安排,要求金融机构增加信贷就只是一句空话。三、培育公司上市,发挥直接融资潜能。上市公司在农业产业化中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所以应该进一步通过企业上市来增加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融资需求,从资本市场获得社会资金的供给。四、完善涉农企业信用管理体系。企业诚实守信是银企博弈达到均衡最优解的基本保证,应尽快建立和完善中小龙头企业信用管理体系,从制度上保证中小企业自觉杜绝道德风险行为,真正做到诚实守信。五、建立多层次的、多渠道的信用担保体系。通过发展政策性担保机构、建立风险补偿机制、建立财政弥补机制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支持。六、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增加农业产业化融资有效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