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期手术是早期治疗尿道下裂主要方式,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分期手术逐渐被一期手术所替代。随着医疗技术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患者及患儿家属对尿道下裂术后阴茎外观要求也在不断增加,对于一些较特殊的病例分期手术仍存在优势。如并发症少、阴茎外形更加美观等。因此近年来分期手术重出江湖,并受到国内外越来越多泌尿外科工作者的青睐。本研究主要探讨分期手术尿道成形术治疗尿道下裂的适用范围和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自2008年3月-2011年9月期间收治的先天性尿道下裂初治患者245例。根据对病患的术中评估,其中102例采用分期手术进行治疗。102例病患均为男性,手术年龄为8月~25岁(中位数5.3岁)。尿道下裂程度按Barcat分型:前型(阴茎头型、冠状沟型和阴茎体前型)18例(17.6%)、中间型(阴茎体中间型)34例(33.3%)和后型(阴茎体后型、阴茎阴囊型、阴囊型和会阴型)50例(49.1%)。阴茎下曲程度参照Donnahoo无尿道下裂的阴茎下曲畸形(chordee without hypospadias)的病因分类法。其他患者均采用TIP(尿道板纵向切开卷管尿道成形)术一期尿道成形。术后采用耻骨上膀胱造瘘,同时行尿道支架管引流8-14天(中位数13天)。门诊定期随访进行临床评估。结果:全组245例尿道下裂初治病例中,102例(41.6%)完成分期手术治疗,第一期手术时间85±25.0min,第二期手术时间135.4±20.0min,术后门诊随访3-32个月(平均为16个月)。一期手术中测量阴茎弯曲度32~91(平均43.5),将尿道板横断后,尿道口回缩长度0.8cm~5.5cm (平均1.8cm)。阴茎下曲彻底矫正后6-12个月行尿道成形术,术中尿道板宽度0.6-2.0cm(平均1.2cm),新建尿道口位于阴茎头部,呈纵向裂隙状开口,阴茎外观类似于包皮环切术后的形态,能正常勃起和站立排尿,一次性手术成功率87.3%。2例(1.9%)术后并发尿道口狭窄,经行尿道外口切开治愈。10例(10.8%)术后并发尿瘘,多为针尖状尿道皮肤瘘,其中3例尿瘘位于冠状沟周围,1例位于阴茎体中间,6例位于阴茎阴囊交界处附处。10例均已行尿瘘修补术并治愈。1例(1.0%)术后新建尿道裂开,需再手术。各年龄组之间,分期手术的成功率无显著性差异,且手术效果不受尿道下裂开口位置的影响(P>0.05)。术中应用阴茎背侧包皮带蒂肉膜加强覆盖新建尿道30例、用尿道板旁残存的尿道海绵体和肉膜组织覆盖新建尿道26例、阴茎皮肤去皮肉膜覆盖新尿道34例、阴囊纵膈肉膜加强覆盖新尿道12例,4种肉膜覆盖技术方式对术后尿瘘发生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P>0.05)。本组行TIP术一期尿道成形与分期手术尿道成形对术后总并发症影响无明显性差异(P>0.05)。最初35例手术后采用耻骨上膀胱造瘘+尿道支架管+会阴支架管(三管法)进行尿流改道,以后的67例术后采用耻骨上膀胱造瘘+尿道支架管(改良法)引流尿液,改良法并发症率明显低于前者(P<0.05)。结论:分期手术适用于各型尿道下裂的治疗,手术结果不受尿道下裂开口位置和年龄大小的影响。该手术操作简单,每期手术时间短,结合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tubularized incised-plate,TIP)术的优点一期预置“尿道板”,二期保留了尿道板的完整性,与原尿道连接处不形成环状吻合口,发生尿道狭窄率较低。手术中,一期矫正阴茎下曲畸形及其他畸形(阴茎阴囊转位、隐睾、小阴茎头等),并合理地预置尿道板,是二期尿道口定点位置和良好的阴茎外观,预防术后尿道口狭窄的关键。尿瘘是分期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通过阴茎背侧包皮带蒂肉膜、尿道板旁残存的尿道海绵体和肉膜组和阴囊纵膈带蒂肉膜加强覆盖新尿道,能将尿瘘发生率有效地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且瘘口多数针尖状小型尿瘘容易修补。分期手术后新建尿道口呈纵形裂隙状开口,位置绝大部分位于阴茎头顶端,成形后的阴茎外观令人满意。在不离断尿道板的情况下,阴茎能够完全伸直,并且尿道板质量良好,采用扩大范围的TIP手术方式被证实是最好的选择。但对于严重阴茎下曲(超过40°)合并近端型尿道下裂者,和(或)尿道板下有明显纤维索条组织造成下曲非离断尿道板不能矫正阴茎下曲尿道下裂患者、尿道板存在病变及尿道成形材料不足的尿道下裂患者,分期手术更加适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