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临床回顾性研究,对比分析口服消髓化核汤与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两种方式治疗的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例的MRI改变与临床疗效,探讨消髓化核汤治疗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方法:(1)以2015年01月~2019年01月在苏州市中医医院门诊选择口服消髓化核汤治疗的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0例以及住院行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的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6例为研究对象。通过1年以上的随访,比较两种治疗方式对于本病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评价指标为JOA评分、疗效优良率、ODI指数、恢复工作时间等。(2)将消髓化核汤治疗组病例的MRI图像与椎间孔镜手术治疗组病例的MR1图像进行对比,采用突出率、吸收率、突出物体积改变率、突出物最大面积占椎管面积比值改变率等指标比较两种治疗方式对于本病影像学表现的改善情况。(3)消髓化核汤治疗组中部分患者初诊MRI图像存在牛眼征表现,对牛眼征病例的MRI图像进行测量分析,通过牛眼征边缘信号平均宽度值、牛眼征环边面积等指标探讨牛眼征大小与吸收率的相关性。结果:(1)选择口服消髓化核汤治疗的30例巨大型突出患者中有3例因无法忍受疼痛,1例因发生马尾神经综合征而采取手术治疗。其余26例完成随访(其中1例存在神经根残余症状,其余25例临床症状改善明显)。将完成随访的26例消髓化核汤治疗组患者与椎间孔镜手术治疗组患者相比较,1年以上的随访显示JOA评分、疗效优良率、ODI指数等临床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消髓化核汤治疗组恢复工作时间长于椎间孔镜手术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消髓化核汤治疗组中6例末次随访时突出物消失(突出物吸收率≥80%),6例发生明显重吸收(50%≤突出物吸收率<80%),3例发生部分重吸收(30%≤突出物吸收率<50%),8例未发生重吸收(突出物吸收率<30%),3例末次随访时突出物变大。消髓化核汤治疗组与椎间孔镜手术治疗组相比,随访显示治疗后突出率、吸收率、突出物体积改变率、突出物最大面积占椎管面积比值改变率等指标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4)消髓化核汤治疗组中6例患者初诊MRI图像存在牛眼征表现,随访显示此6例患者均发生重吸收。对此6例病例MRI图像上牛眼征边缘信号平均宽度值、牛眼征环边面积与吸收率行Pearson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两者与吸收率均呈明显正相关,相关系数r1=0.824,P<0.05;r2=0.816,P<0.05。结论:(1)消髓化核汤对部分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2)消髓化核汤治疗的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具有较高的重吸收概率,且发生重吸收后临床症状与MRI影像学表现改善。(3)MRI存在牛眼征表现的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更容易发生重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