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中,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入和股份制度的发展,证券市场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证券市场基石的上市公司,其运行质量直接决定了证券市场的健康和繁荣,而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效率则是决定其运行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和多年的实践证明,股权结构是决定公司治理机制有效性的最重要的因素,所以如何优化股权结构便成为改善公司治理,提高公司绩效的关键。
国外关于公司股权结构的研究始于20世纪30年代,本文归纳了其中主要的八个观点,而我国对股权结构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多从实证角度入手。虽然国内外学者对股权结构和公司绩效的关系研究很多,但是还存在不足:第一,对股权结构的研究比较散乱,不成体系;第二,研究结果差异很大;第三,样本公司行业跨度过大,较少考虑行业差异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第四,一些学者在选择样本时,将ST公司作为剔除对象,可能会对整个实证结果产生重要影响,甚至得出截然相反的结果。基于此,本文就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和公司绩效的关系进行理论和实证研究。
公司股权结构的设置,是公司治理结构设计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它确立了股东的构成及其决策方式,直接决定和影响公司“三会”、“四权”的运作模式及其效率,最终体现在经营绩效上。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公司治理的内部监控机制即激励机制、监督机制、外部接管市场以及代理权竞争四个方面能否有效地发挥作用,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能否实现相互制衡,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股权结构的合理安排。
本文通过与英美、德日和东南亚股权结构模式的国际比较,认为我国上市公司在股权结构方面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股权高度集中,国有股“一股独大”;股权流通性差;内部人持股比例低;个人投资者多。虽然在十几年的发展历史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很多不足,因此有必要加以改善。
为作实证分析,本文选取上市公司中的仓储运输、电信和计算机、公用事业三个板块(其中仓储运输、电信和计算机属于竞争性行业,公用事业属于非竞争性行业)2003年的国家股比例、法人股比例、流通股比例作为反映股权结构的量化指标,选取主营业务资产收益率(CROA)作为反映公司绩效的指标,运用SPSS11.0软件,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分行业分析了股权集中度、股权属性、股权流通性对公司绩效的影响。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负相关;其余前四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和与公司绩效正相关。说明绝对控股模式不是我国上市公司的最优选择,而股权高度分散也不是最优选择,适合我国上市公司的最优股权结构应是股权适度集中的模式;同时认为不同行业其股权属性对公司绩效的影响不同。
本文另以大众公用(600635)为案例,分析了内部人持股对公司绩效的作用。得出结论:内部人适度持股对公司绩效具有正面影响。
通过以上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本文提出了完善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对策:促进股权多元化,进行国有股减持;提高流通股比例;适当提高内部人持股比例;积极培育机构投资者;实行股权分置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