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深低温停循环经上腔静脉逆行脑灌注对脑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干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为该技术的临床应用提供客观的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 方法:建立兔深低温停循环模型,将24只健康新西南大白兔随机分为三组。组Ⅰ:深低温停循环(DHCA),降温至肛温20℃时,停循环90分钟。组Ⅱ:顺行脑灌注组(ACP),深低温停循环下,降温至肛温20℃时,阻断降主动脉,通过主动脉弓灌注头臂三支血管,灌注90min。组Ⅲ:逆行脑灌注组(RCP),深低温停循环下,降温至肛温20℃,行上腔静脉逆行灌注90分钟。各组在10分钟后缓慢复温。复温至肛温37℃,维持120min,停机。连续监测ECG、EEG、MAP:直肠温度;动脉血气等指标;应用乳酸测定试剂盒及756型分光光度仪以比色法进行乳酸含量测定;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脑组织ATP含量;透射电镜观测脑细胞超微结构;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脑细胞凋亡;运用半定量RT-PCR技术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脑皮质Caspase-3mRNA表达及转录,以及Bcl-2/Bax蛋白的表达。 结果:MAP、Hb、Hct、血气分析指标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CPB始及降温期,各组颈静脉血乳酸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但在复温开始和复温至37℃时,逆行脑灌注组和顺行脑灌注组与深低温停循环组相比,颈静脉血乳酸含量明显较低(p<0.05),存在明显差异,而前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别(p>0.05);各组在CPB开始时,脑组织ATP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复温至37℃时逆行脑灌注组和顺行脑灌注组脑组织ATP含量较深低温停循环组明显增高(P<0.05),而顺行脑灌注组和逆行脑灌注组之间无显著差别(p>0.05),各组复温前后相比,深低温停循环组脑组织ATP的含量明显降低(p<0.05),顺行脑灌注组、逆行脑灌注组脑组织ATP含量有所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深低温停循环组显微改变可见大量细胞空泡变性,蒲氏细胞固缩变性,白质呈大量海绵状改变,顺行脑灌注组可见早期神经元缺氧改变,脑组织轻微肿胀,间质轻度水肿,未见蒲氏细胞固缩变性及白质海绵状改变,逆行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