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西州密17号”甜瓜为试验材料。筛选出对甜瓜链格孢、镰刀菌抑菌效果较强的杀菌剂、并利用栅栏技术降低杀菌剂的使用剂量、调节甜瓜冷藏期间自生代谢、控制冷害、病害,以达到长效保鲜的目的。采用L9(34)正交试验优化壳聚糖、热处理及杀菌剂,选出最佳的复合保鲜处理,并探究经其对甜瓜生理生化代谢的影响。本实验对控制病害、冷害;延缓果实衰老;减少品质裂变;延长贮运时间有着重要的意义,并为甜瓜果实采后保鲜技术提供理论基础。研究内容如下:1.研究不同浓度壳聚糖、不同温度热处理、以及不同种类杀菌剂的单因素试验。单因素结果表明:壳聚糖、热处理均能在不同程度上延缓甜瓜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Vc含量、叶绿素下降,抑制失重上升,提高甜瓜采后冷藏36天平均商品率。其中三个较好的壳聚糖浓度分别为10 g/L、15g/L、20 g/L;三个较好的热处理温度分别为50℃、55℃与60℃;通过采用生长抑制法,研究了9种杀菌剂对甜瓜腐败菌链格孢(A.alternata)、镰刀菌(F.semitectum)的抑菌效果试验,其中戊唑醇、吡唑醚菌酯及咪鲜胺对这两种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2.依照单因素试验结果,进行L9(34)正交优化试验,以甜瓜果实54天冷库贮藏期间的平均好果率、失重率、平均相对电导率为评判标准,筛选出最佳的复合保鲜方法,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以20 g/L壳聚糖、55℃热水结合咪鲜胺杀菌剂处理可提高甜瓜平均好果率、平均硬度、果皮叶绿素、总酚及类黄酮,并推迟了呼吸高峰的出现。3.研究20 g/L壳聚糖、55℃热处理结合咪鲜胺(0.667 g/L)处理对采后甜瓜生化代谢的影响以及杀菌剂的残留量,以探究复合处理长效保鲜、抑制腐烂、调节冷害发生的原因。试验结果表明:复合处理显著增强了果实的抗性系统,不仅表现在贮藏前期(0~18天)对POD、PAL、CAT、SOD、β-1,3-葡聚糖酶、木质素含量的增高,也表现在,复合处理组能有效抵御病原菌侵染时间,并当病原菌侵染果实时,显著提高果实体内H2O2、苯丙氨酸解氨酶、过氧化物酶、β-1,3-葡聚糖酶、几丁质酶与木质素含量,对病原菌造成直接的抵抗作用,同时还减小了甜瓜果实膜脂过氧化作用,降低了甜瓜冷害的发生。通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复合处理中咪鲜胺的残留量。结果显示:处理组果实表皮、果皮向内1~8 mm甜瓜绿瓤部分、9~17 mm黄色瓜瓤边缘部分咪鲜胺含量依次为:0.843mg/kg、0.062 mg/kg、0.037 mg/kg,远小于咪鲜胺在皮不可食热带和亚热带水果的最大限量为7 mg/kg。4.研究经链格孢接种后,各处理组抗病表现,以达到优化杀菌剂浓度、验证复合处理效果的目的。试验对20 g/L壳聚糖、55℃热水结合咪鲜胺处理进行了3个杀菌剂浓度梯度(0.333 g/L、0.5 g/L、0.667 g/L)的优化;以20 g/L壳聚糖涂膜、55℃热处理、0.667 g/L咪鲜胺,常温水浸泡4种处理为单因素对照组(CK)。研究不同咪鲜胺浓度复合处理对链格孢的抑菌作用,以及POD、CHT、GLU、木质素含量。结果表明:55℃热处理,20 g/L壳聚糖均具有诱导抗病酶的作用,在接种后第5天时,可显著提高果实POD、CHT、GLU及木质素含量。3个杀菌剂优化梯度处理组,对链格孢直接杀菌能力强,并配合果实诱导产生抗病酶,当接种后第5天时,3优化处理组POD、CHT、GLU活性显著升高,且在第25天时又出现了第二次高峰,直观指标:病斑直径、深度、发病率均在第15、20天时开始生长,3复合处理组可显著抑制链格孢病斑的生长、发展,但差异不显著,选择最低浓度的咪鲜胺处理组,即:20 g/L壳聚糖、55℃热处理结合咪鲜胺(0.333 g/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