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融的意义在于引导资金从富余方向匮缺方流动,使得有才能的经济参与人不会受到信贷约束的影响而无法发挥其创造财富的价值。然而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事实却是:金融的快速发展伴随着收入差距(尤其是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金融对收入分配究竟有没有影响,有什么样的影响,以及通过什么来影响,是研究和解决城乡收入分配问题的一大关键。随着对金融与实体经济关系研究的深入,经济学家发现,不但金融总量的扩张对经济发展具有深刻影响,金融结构的演进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例如,新结构经济学认为经济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有与资源禀赋和产业结构相适应的最优金融结构。由于大银行和直接金融对资本密集型大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具有融资优势,而金融中介尤其是中小银行对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具有融资优势,因此不同规模的银行和企业有一个最优的匹配方式,而农村人口的就业多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因此一个合理的外推是:金融结构对城乡收入分配也会产生影响。以往的研究多集中于金融发展对收入分配的影响,而较少关注金融结构,尤其是银行业结构对城乡收入分配的影响,本文试图在该领域做出初步的研究。本文首先梳理了金融结构和收入分配领域的文献研究成果,并对新结构经济学的最优金融结构理论进行了归纳与概括,然后通过理论分析和一个简单模型阐述了在存在劳动力市场分割的情况下,不同金融结构(尤其是银行业结构)对不同规模企业产生的影响,进而对收入分配产生的影响。随后根据理论总结和数据分析得出影响城乡收入分配的因素,包括银行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城镇化水平、金融深化程度、人力资本差异、对外开放水平、个体私营企业占比、政策因素等等,在此基础上构建计量模型。本文首先选取1993-2004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且通过消除经济波动及分地区检验提高稳健性,并根据我国银行业渐进改革的事实建立工具变量以解决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最后还考察了银行业结构影响收入分配的间接渠道,即中小银行通过促进个体、私营企业的发展间接缩小收入差距。实证结果显示,银行业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显著影响,中小银行占比的提高对城乡收入差距具有缩小作用;中部地区银行业结构的影响并不显著,我们推测是该地区农村人口赴东部省份打工者众多所致;采用工具变量法修正内生性并不影响结论;中小银行的扩张可以通过促进个体、私营企业发展间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且在控制个体、私营企业后,单纯的二三产业升级并不能缩小这种差距。由于最近年度的各省银行业结构数据缺失,本文又采用1985-2012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向量自回归模型和误差修正方程证明了银行业结构是收入分配的格兰杰因,中小银行占比的提高与城乡收入差距缩小有正的长期均衡关系,从而得到相同的结论。最后,本文得出关于金融改善城乡收入分配的政策建议。第一,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分配有影响,但金融深化并不必然带来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促进金融发展要在金融深化的同时注重银行业结构的调整;第二,促进中小银行的发展,能够缓解收入差距逐渐拉大的趋势,具有化解社会矛盾,实现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为此更需要坚定调整银行业结构的信念;第三,市场化是中小银行发展的重要前提,通过市场的力量来配置资金,是调整银行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和改善收入分配的有效手段;第四,在劳动力向东部流动的大环境下,东部地区银行业结构的调整具有外溢作用,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本地的收入差距问题,还可以通过提高外来务工人员的收入水平,实现整个国家收入分配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