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经济方兴未艾。在经济全球化和科技全球化的推动下,开放和竞争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主流。同时,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已迈入大众化发展阶段。面对这样的形势,高等学校要在国际、国内竞争中取胜,就必须具备自己的竞争优势。只有这样,高等学校才能拥有持续发展的能力,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高等学校作为知识型社会组织固然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但同企业型社会组织相比,又有很多相似之处。因此,许多学者开始把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从不同的角度引入到高等学校的管理中。其中,关于高等学校核心竞争力问题的研究,就是借助于企业管理战略中有关“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理论观点加以展开的。核心竞争力理论是当代经济学和管理学相互交融的最高成就之一。“核心竞争力”这一术语首次出现是在1990年。这一年,美国密西根大学商学院教授普拉哈拉德(C.K.Pmllalad)和伦敦学院教授哈默尔(G.Hamel)在权威杂志《哈佛商业评论》发表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文中首先提出的,标志着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的正式提出。随后,许多国内学者利用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开始研究高等学校核心竞争力问题,取得了很多理论上的创新和突破,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在学习和借鉴企业核心竞争力有关理论及众多专家学者论述的基础上,结合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笔者认为:高等学校核心竞争力是高等学校长时期形成的,蕴涵于高等学校内质中的,独具的,支撑高等学校过去、现在和未来竞争优势,并使高等学校长时间内在竞争环境中能取得主动的核心能力。高等学校的竞争力是由资源、知识和能力诸多要素构成的,只有那些处在核心地位,具有统领作用并影响全局的要素,才是最关键、最重要、最本质的部分,才能最终构建为高等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本文着重围绕影响我国高等学校核心竞争力的构成的四大要素,即:教师、学科、科研、文化,系统地分析了各个要素在高等学校核心竞争力中的地位、作用以及相互关系,对教师是高等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基石;学科是高等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科研是高等学校核心竞争力的生命;文化是高等学校核心竞争力的灵魂这一观点进行了全面和深入地阐述,并提出了具体的办法和措施,试图为高等学校进一步明确办学定位,理清发展思路,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做一些有益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