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副词“才”和“就”意义和用法的研究,国内外的文献都比较多,但是悬而未决的问题也比较多。最突出的问题当属毕永娥(Biq,1984)提出的“才”和“就”的两大困境(paradox)”。困境之一是为什么“才’’和“就”指后时语义相同,而指前时语义对立?困境之二则是为什么“就”指前时和指后时语义相同,而“才”指前时和指后时语义相反?与“才”和“就”相关且至今仍未解决的还有“才”和“就”的义项划分,“才”和“就”语义的形式化表达,“才”和“就”是否各自有一个概括的、统一的语义,“才”和“就”的语义对立和语义中和问题,等等。本文打算借鉴Mats Rooth(1985)提出的焦点的选项语义学理论(alternative semantics for focus)来对“才”和“就”的用法、语义进行全面的对比研究。
本文首先梳理了前人在副词“才”“就”方面已经做出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提出本文主要讨论的问题。最后列出本文的研究框架,介绍语料的来源。
接着对“才”和“就”的用法进行了重新归纳。按照形式标准甲(焦点是否在“才”上)和乙(是否与“呢”形成固定搭配)把“才”分成了三个:“才l”、“才2”和“才3”;按照形式标准甲(焦点是否在。就”上)、乙(“就”是否可以替换为“就是”)和丙(“就”是否总是紧挨在焦点之前且可以随焦点的变化而浮动)把“就”分成了四个:“就l”、“就2”、“就3”和“就4”。本文详细描写了“才”和“就”各种用法的句法语义特点,并通过和前人的分类进行比较来确定其适用范围。
然后讨论“才”和“就”的语义提取。我们首先运用传统的语义分析方法得出各种用法的“才”和“就”的语义,然后再运用焦点理论或焦点敏感算子(focus-sensitive operator)理论来加以验证。当句子中有其他焦点敏感算子和“才”和“就”共现时,它们是怎样跟焦点进行语义关联的?本章对这一问题也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最后把“才”和“就”放在一起进行对比研究,找出“才”和“就”哪些用法是完全对立的(即意思完全相反),哪些用法是同义的(即意义中和了),哪些用法是完全不相关的。我们把“才l”与“就l”、“才2”与“就2”、“才3”与“就3”、“才2”与“就4”四组进行了比较,首先分析每一组是否存在对立或中和现象,如果存在,则继续分析其对立或中和的句法条件,
本文运用焦点的选项语义学理论,对现代汉语副词“才”和“就”的用法进行了重新分类,并结合焦点理论和焦点敏感算子理论对“才”和“就”的语义进行了重新界定,最后引入焦点对“才”和“就”的对立用法和中和用法进行了全面的比较,挖掘出一些新的语言事实,同时也对一些前人没有解决的问题进行了理论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