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目的是描述吉林省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人员工作基本情况,重点评估其职业倦怠的现状,分析职业倦怠发生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式,选择吉林省6个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所有在岗6个月以上的工作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和职业倦怠情况评估。调查主要内容报告工作人员基本情况、工作情况、职业倦怠评估、职业自我评价和职业发展需求。利用Epidata 3.1软件进行数据录入,SAS 9.4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6个县区疾控中心共调查248人,纳入分析234人。234人中,女性为主,153人,占65.38%;年龄最大60岁,最小23岁,平均42.9±10.2岁;已婚为主,191人,占81.62%;文化程度大学为主,159人(67.95%),初级职称占30.34%,中级职称占29.06%。2.234名调查对象中,192人为正式在编人员(82.05%),合同聘用人员17.52%;在现单位工作时间平均16.6±12.5年;专业技术人员177人(75.64%),专业和管理兼顾32人(13.68%),管理人员22人(9.40%);月收入3000-4999元151人(64.53%);平均每天工作时间7.4±0.9小时,每周平均工作5.0±0.3天。3.234名调查对象中,127人检出职业倦怠,检出率为54.27%,其中轻度倦怠42.31%,中度倦怠9.83%,高度倦怠2.14%。从不同维度看,17.95%(42/234)的调查对象情绪衰竭程度较高,4.70%(11/234)的调查对象情感疏远程度较高,45.73%(107/234)的调查对象个人成就感低。4.对职业倦怠原因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所学专业为预防医学或临床医学、工作负担过重、认为单位领导管理水平不高、与领导和同事关系不融洽、认为单位奖惩制度不合理、培训机会少、晋升提拔机会少、服务对象不满意可能会增加职业倦怠发生。多因素分析提示,和其他专业人员相比,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的调查对象发生职业倦怠的可能性更大,尤其是临床专业人员,职业倦怠发生的危险性为其他职业的2.7倍;超负荷工作发生职业倦怠风险是没有超负荷工作人员的4倍多;与同事关系融洽可能降低职业倦怠发生的风险。认为自己的工作存在感染疾病或其他健康风险的人职业倦怠发生率更低。5.调查对象对自己目前工作总体满意率为89.32%,24.79%的调查对象认为目前工作没有实现自己的价值,29.91%的调查对象考虑过换单位或换岗。调查对象对职业需求排前5位的依次为工资待遇、工作环境、职称晋升、福利和安全防护。结论:1.吉林省县区疾控人员职业倦怠发生率较高。职业倦怠三个维度中,个人成就感降低检出率最高,情绪衰竭次之,情感疏远检出率较低,建议采取一定的措施提高个人成就感。2.县区疾控人员职业倦怠影响因素多样。超负荷工作是危险因素之一,所学专业、与同事关系、晋升提拔机会、工作存在感染疾病或其他健康风险等与职业倦怠发生相关,需有针对性制定干预措施。3.县区疾控人员认为工作不能实现自身价值的情况较为普遍,且提升工资收入是其最大的职业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