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 molesta Busck)是我国北方果园中重要的果树害虫,现已成为泰安肥城桃园中为害最为严重的食心虫。本研究调查了2011~2012年泰安地区单植与混植桃园梨小食心虫的发生与为害规律,对比了梨小食心虫自然与实验种群各虫态发育历期,并探索影响梨小食心虫滞育解除的环境因子以及滞育的生理生化机制,对于提高梨小食心虫预测预报水平,制定科学合理的综合防治措施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泰安地区桃园梨小食心虫发生与为害规律研究发现,2011~2012年间,肥城单植桃园和泰安混植桃园中,梨小食心虫均1年发生5代,自3月底持续至9月底,第2、3、4代世代重叠现象明显。年度间发生时间略有不同,混植桃园比单植桃园发生时间推后。气温是影响梨小食心虫发生的重要因子,其对不同代之间的影响程度有差异。气温的高低和变化幅度对越冬代、第1和第4代影响较大,同时,年度间气温差异对于梨小食心虫种群的发生时间也有影响。另外,除农药防治外,性诱剂对梨小食心虫的发生数量也有一定的遏制作用。单植与混植桃园中折梢率与虫果率随着时间的推移呈上升趋势,且月份间差异显著。单植桃园中老龄桃园折梢率高于幼龄桃园;混植桃园折梢率高于单植桃园。不同方位折梢率以北面最高,南面最低,但无显著差异;不同方位虫果率以西面最高,东面最低,且差异显著。2.梨小食心虫自然与实验种群各虫态发育历期本研究发现,自然条件下(第3代)梨小食心虫幼虫期9.28d、预蛹期2.61d、蛹期6.89d,雌、雄成虫寿命分别为16.68d和13.78d,比实验种群幼虫期(11.03d)和雌、雄虫寿命(17.58d和14.84d)略短,预蛹期和蛹期略长(实验种群分别为2.29d和6.55d)。另外,两个种群雌成虫寿命均长于雄成虫。3.梨小食心虫滞育的生理生化机制和滞育解除的环境影响因子本研究测定了实验种群梨小食心虫滞育与非滞育幼虫的SCP和FP,体内自由水、脂肪、甘油、海藻糖、糖原、蛋白质含量,以及3种保护酶——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力。结果表明:在T=26℃、L:D=9:15条件下得到的滞育幼虫比相同温度、L:D=15:9条件下饲养的非滞育幼虫耐寒性增强。梨小食心虫滞育后脂肪、甘油、海藻糖含量升高,CAT、SOD活力提高,自由水、糖原、蛋白质含量降低,POD活力下降。说明滞育后梨小食心虫在体内累积了多种抗寒性小分子物质,增强了自身抗逆性。梨小食心虫滞育解除过程中除受自身代谢活动控制外,还受光周期、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影响。本研究发现,在20和26℃的光照培养箱中,滞育解除率随着光照时数的增加而提高,L:D=9:15时最低,全光照时最高,解除滞育所需时间则随光照时数的延长而缩短;L:D=15:9的条件下,滞育解除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提高,17℃时最低,29℃时达到100%,滞育解除时间随温度的升高而相应缩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