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伤害行为与痛觉忍受性在实验室诱导情绪下的关系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dzc2009ccc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自杀的自我伤害行为(NSSI)在边缘性人格障碍(BPD)患者中十分普遍,在非临床样本(如青少年、大学生、社区群体等)中也有较高的发生率,且有日渐上升的趋势。自我伤害行为的相关影响因素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重点。近年来,自伤行为相关的神经、生理因素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文献回顾发现,自伤行为与痛知觉感受性有密切的关系,超过半数的BPD患者报告在自伤过程中感觉不到疼痛,并伴有情绪状态的改善。这提示着痛知觉的变化可能与自伤的情绪调控机制有关。   前人关于自伤与痛觉忍受性的研究,大多采用边缘性人格障碍的样本,发现其痛觉忍受性显著高于常人,且具有情绪依存性。但针对非临床样本的研究少有。此外,现有的研究方法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或结构化访谈,易受被试主观态度的影响,鲜有用实验的方法探究自伤者在不同情绪状态下其痛觉忍受性的变化。   本研究通过对湖北省某市四所高校的在校大学生的初步问卷调查,筛选出自伤组(n=31)与对照组(n=30),随机分配到负性情绪诱导条件(观看负性视频)或中性情绪诱导条件(观看中性视频)中。通过实验法给予压力痛觉刺激,测量被试在基线阶段及观看视频片段后的痛觉阈限和痛觉忍受性,比较自伤组和对照组的差异。并测量主观情绪报告和生理反应的指标,以验证情绪诱导条件的有效性。   正式实验的结论如下:   (1)自伤发生时,常伴随有愤怒、悲伤、焦虑、挫折、绝望等负性情绪。   (2)在基线阶段,自伤组的痛觉阈限及痛觉忍受性显著高于对照组。   (3)在负性情绪下,自伤组的痛觉阈限显著高于对照组。   (4)痛觉阈限及痛觉忍受性具有性别差异,男性显著高于女性。   (5)自伤组与对照组的人格特质无显著差异。
其他文献
根据中国模协 (97)中模秘字第 39号函精神 ,即国家为了支持企业和科研院所加速新产品开发和产业化进程 ,促进企业技术创新 ,中央财政决定对部分国家级重点新产品予以适当的财
世纪之交,西部已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各国关注的中心和经济热点,也是我电焊机行业寻求发展的大好时机。为把握这一世纪商机,给全国电焊机行业的参展商提供一个展示的舞台,中国
机械工业是国民经济的装备产业,是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方面。目前,机械是四川省最大的工业行业,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以结构调整为主线,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
分配公平性是儿童道德发展中的重要内容,其发展过程就是儿童对采用何种公平标准进行资源分配的渐进理解过程。早期研究认为年幼儿童由于认知能力的限制大多以自我利益为中心
本文以领导成员交换(LMX)和政治技能的相关概念和理论为基础,分析了下属政治技能的影响机制,即在主管对下属依赖及主管的奖励推荐方面的影响,下属的政治技能与主管的互动频率对
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大数据时代已经向我们展开了巨幅画卷。人们的阅读载体不止步于书本,阅读的时间不停留于学校,阅读的视野不局限于传统经典,一种新型的阅读方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推糜黍;二十六,去吊肉;二十七,宰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守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喜庆热闹的中国年,总是透着浓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1 前言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电火花加工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 ,在加工速度、精度、可靠性和自动化程度等方面均有很大提高 ,现已成为现代化机加工车间中不可缺少的加工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