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生活垃圾分类是新时尚。上海市于2019年7月1日正式强制实施《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湿垃圾分出量由2018年日均4400吨增长至2020年的日均9428吨,占上海市生活垃圾总量的32%,标志着生活垃圾分类取得了初步成功。但湿垃圾分出量远超上海市规划预测量,末端处理处置存在困难,也进一步地反映出食物浪费现象较为普遍,故系统探究“从食物到湿垃圾”的过程,对减少食物浪费、减少湿垃圾量,促进湿垃圾资源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垃圾分类是新时尚。上海市于2019年7月1日正式强制实施《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湿垃圾分出量由2018年日均4400吨增长至2020年的日均9428吨,占上海市生活垃圾总量的32%,标志着生活垃圾分类取得了初步成功。但湿垃圾分出量远超上海市规划预测量,末端处理处置存在困难,也进一步地反映出食物浪费现象较为普遍,故系统探究“从食物到湿垃圾”的过程,对减少食物浪费、减少湿垃圾量,促进湿垃圾资源化利用有着较好现实意义。本文总结了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的工作进程与工作进展,通过收集、汇总和分析上海市绿化与市容管理局、上海环境卫生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等相关数据,实地调研走访上海市老港废弃物处置基地、梅陇镇两网融合基地,梳理了上海市湿垃圾的来源、产量、理化特性。2020年末,上海市湿垃圾总量约344万吨,纯净度可达99%以上,其中居民湿垃圾50.06%、餐厨垃圾36.67%、集贸市场垃圾13.27%,主要理化特性为含水率76.85%、有机质81.37%、脂肪14.10%、蛋白质18.20%。结果表明,湿垃圾主要来源于食物消费过程,食物浪费作为减量化的突破口可进行进一步的探究。为进一步梳理食物消费过程中湿垃圾的产生途径与产生量,本文以“从食物到湿垃圾”的视角,整理汇总《上海市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等相关数据,调研国内外相关文献,将涉及的食物分为11类构建上海市食物消费物质流模型,核算上海市食物消费量、湿垃圾产生量与食物浪费量。经核算,2019年上海市食物消费量达890万吨,可食用部分量为723万吨,食物消费过程中各类湿垃圾产生量超200万吨,且食物消费过程中各类食物占比不断变化。在物质流模型中可发现,食物浪费量约占食物消费量的7%-11%,为进一步探究上海市各类食物浪费情况,本文选取385个餐饮单位样本及384个社区家庭样本调查计算。经计算,上海市公众人均食物浪费量为93.72g/人,全年食物浪费量总量70.78万吨,相当于浪费32.8万亩的土地资源,排放二氧化碳约183.12万吨,同时氮排放超21万吨,虚拟水消耗超14.48亿吨。本文探讨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实施是否促使公众减少食物浪费,通过走访考察百余个社区并进行访谈调查,经过SPSS判别分析强制分类后减少食物浪费的公众在不同影响因素上行为的差异性。结果表明上海市强制分类后,公众接受垃圾分类宣传教育程度、所在小区垃圾分类管理规范程度等垃圾分类相关政策、宣传在减少食物浪费、减少湿垃圾量、促进湿垃圾资源化利用上显现出初步成效。分析食物浪费与垃圾分类之间的关系可发现,减少食物浪费可实现湿垃圾减量化,同时若加强部分食物浪费的管理,可通过改变湿垃圾的组成来改变湿垃圾的理化特性。本文研究结果表明食物浪费所产生的湿垃圾脂肪、蛋白质含量分别为21.25%、12.78%。若减少所有食物浪费,餐饮单位湿垃圾蛋白质含量下降1.12%、脂肪含量提高0.01%;社区家庭湿垃圾蛋白质含量提高0.09%、脂肪含量提高14.53%。从湿垃圾资源化角度来看,提高蛋白质含量、降低脂肪含量有利于湿垃圾的末端处理,本文计算结果表明控制猪肉、禽类及蛋制品的浪费对于湿垃圾末端处理更有利。同时,考虑公众食物浪费频率与食物浪费量,在有限的人力、政策成本下,可重点加强对主食、肉类浪费的管控,提出可行的管理、强制措施。本文得到了上海市绿化与市容管理局、上海环境卫生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市霏霖公益事业发展中心的支持与赞助。本文部分研究成果写入《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知识读本》(中学、小学、幼儿园版)。
其他文献
水体氟污染是一个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的环境问题,氟离子的高效深度净化仍然面临巨大挑战。本论文针对目前除氟材料吸附容量较低,尤其中碱性条件下除氟效率较差的现象,利用纳米锆基金属有机框架(UiO-66-NH2)、纳米羟基磷灰石(HAP)为特异性功能吸附剂,并以聚苯乙烯大孔强碱性阴离子树脂(D201)为载体,分别制备树脂基纳米金属有机骨架复合材料UiO-66-NH2@D201、树脂基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
如今,数字孪生技术作为工业智能化的核心驱动力之一,已经成为了工业领域的研究热点,而数字孪生技术的关键在于实现对不同工业数据集的智慧融合,通过对数据的高效利用,为工业生产管理提供实时、智能的决策优化。数字孪生技术发展至今,在数据采集和存储上都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数据处理和融合分析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然而工业数据除了具有数据量大、多样、快速和价值密度低的特点外,还具有时序性、强关联性、高耦合性和多源异
科学合理的森林经营管理措施能改善林地土壤质量和林分结构,显著提高森林生产力。密度调控和施肥是森林经营管理中常见的营林措施,具有可控性强、效果明显、技术简单和应用广泛等特点。金佛山方竹(Chimonobambusa utilis)笋因其优良的品质受到消费者的喜爱,是金佛山方竹适生区广大农户致富增收的重要手段。目前,金佛山方竹产业发展滞后,经营模式依旧为农户自营自采,“重取用,轻管理,整体营林水平不高
互联网的发展让用户可以获取到海量的信息,在面对庞杂的信息时,互联网用户需要从中筛选出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然而信息超载问题导致用户很难从大量信息中找到自己需要的内容,这让信息使用效率大幅下降。推荐算法的出现为信息过滤提供了新的思路,算法通过预测目标用户感兴趣的内容,帮助用户快速筛选信息,进而提高信息使用效率。现阶段推荐算法应用十分广泛,包括社交媒体、视频音频、电商购物、广告投放等领域,但是针对开源社区
随着有源相控阵天线向着高密度,模块化发展,天线阵面模块与TR射频模块间需要使用大量的射频连接器进行相互连接。可见射频连接器是天线阵面与TR组件间信号传递的桥梁。天线阵面与TR组件间的射频连接器的连接方式为浮动盲插配对,模块间多个射频连接器同时进行浮动盲插,浮动盲插会产生接插误差,从而引起连接失配,最终会影响TR组件与天线阵面间信号的传输。在实际的仿真模型中,往往忽略了射频连接器浮动盲插的影响,从而
伴随着雷达、通信、导航技术的快速发展,系统的小型化、集成化也越来越成为了当前的研究热点。微波滤波器作为通信链路中的核心部件,在抑制信道干扰、降低信号噪声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由于无线系统体积、重量很大程度上受滤波器、双工器等无源器件影响,在满足电气指标的基础上,实现滤波器、双工器小型化是系统开发过程中的重要研究问题。多模技术和消逝模技术都是实现滤波器、双工器等无源器件常规的小型化技术手段。对比目前
近年来,快递数量屡创新高,快递服务行业得到迅猛的发展,快递的分拣、运输、配送是快递服务行业的三个重要环节。目前,分拣可以利用机器人实现自动化,运输通过汽车、火车、高铁甚至飞机也有了大量的实践积累。然而,被称为“最后一公里问题”的快递配送因为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迟迟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成为行业关注的热点。在人口低密度地区,如乡镇尤其是偏远山村,配送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导致出现成本偏高、配送延
河口海岸带是陆海界面的动态地貌单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处于快速动态变化之中:一方面,河口海岸带感潮河流受到潮汐等因素的影响,水质要素变化迅速;另一方面,受到河流上游来水来沙、全球气候变化下海平面的变动及人为活动等影响,淤泥质潮滩地形也发生了快速变化,对潮间带地貌演化产生重要影响。为提高动态监测精度,本研究将高分辨率卫星观测与水动力模拟相结合,用于河口海岸带感潮河流水质、潮滩地形动态变化分析,以满
视频SAR作为一种新提出的概念,相对于传统SAR,其优势在于高分辨率、高帧率的成像特性。高帧率的特性可以实现对地面场景进行连续多帧成像,同时高分辨率的特性可以获取更精准的目标信息。视频SAR的成像帧率与雷达工作频率成正比,可以通过提高工作频率或子孔径重叠率来提高视频SAR成像帧率。由于视频SAR平台一般选用无人机等小型平台,且系统载频较高,使得其成像处理对平台定位误差特别敏感,更容易受到大气扰动影
合成孔径雷达(SAR)是一种能够实现二维高分辨率成像的遥感设备。它借助于机载或星载的运动平台,通过发射大时宽-带宽积的线性调频信号,在接收到回波后进行二维信号处理,可以获得二维高分辨率的场景信息。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SAR)是在SAR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通过增加一个天线,载机平台在一次飞行过程中可以使用两个天线对相同场景进行照射。利用两个天线位置的不同导致接收回波的时延不同,并结合测量几何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