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颌第一磨牙保持期三维方向的稳定性研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qt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头颅侧位片测量及模型分析,得出在正畸结束后一年半到三年的保持期内,上颌第一磨牙在矢状向、横向、垂直向位置变化;探究上颌第一磨牙在保持期间三维方向上的稳定性及变化趋势,并分析不同因素对稳定性的影响。方法:1.选取32例完成正畸治疗、保持一年半到三年时间的骨性I类或II类患者,收集其治疗前(T1)、治疗结束时(T2)、保持一年半到三年后(T3)的头颅侧位片。在头颅侧位片上测量上颌第一磨牙矢状向及垂直向位置变化,其中矢状向线距指标:上颌第一磨牙近远中接触点到翼上颌裂垂线距离平均值(U6MD-PTV)、牙合缘中点到翼上颌裂垂线距离(U6Occ-PTV),前鼻棘点至翼上颌裂垂线距离(ANS-PTV);矢状向角度指标:上颌第一磨牙牙轴与SN平面交角(∠U6MD-SN,∠U6-SN)、与腭平面交角(∠U6MD-PP,∠U6-PP);垂直向指标:上颌第一磨牙近远中接触点到腭平面距离平均值(U6MD-PP)、牙合缘中点到腭平面距离(U6Occ-PP)。计算T3-2期间上述指标的变化值,检验其保持期变化是否具统计学意义。依据矢状骨面型、垂直骨面型、智齿类型、减数与否分组,对保持期间各指标变化进行组间检验。2.选取42例完成正畸治疗、保持一年半以上时间的患者,收集其治疗前(T1)、治疗结束时(T2)、保持一年半后(T3)模型,测量双侧上颌第一磨牙中央窝间距(W)、近中颊尖间距(WBM)、近中腭尖间距(WMP)、远中颊尖间距(WBD)、远中腭尖间距(WBP);并计算T3-2期间上述指标的变化值。检验保持期间上颌第一磨牙宽度及不同牙尖间距变化有无统计学差异,探究其有无旋转趋势。依据有无减数治疗将样本分组,检验上述指标变化有无组间差异。结果:(1)保持期间,上颌第一磨牙的矢状向位移表现出近中移动,U6MD-PTV及U6Occ-PTV的变化值分别为(1.77±2.10)mm、(1.72±2.15)mm;骨性II类组较I类组近中移动更显著(P<0.05)。牙轴表现为进一步近中倾斜(P<0.05),其中低角组稳定,均角及高角组改变显著(P<0.05)。(2)垂直向表现为持续萌出(P<0.05),U6MD-PP及U6Occ-PP的增大值分别为(0.82±0.96)mm、(0.85±1.02)mm,高角组变化值最大。(3)上颌第一磨牙中央窝间距在保持期增大(0.49±0.88)mm(P<0.05);远中颊尖及近中腭尖间距表现为增加(P<0.05),近中颊尖及远中腭尖间距无明显变化(P>0.05)。(4)保持期有无上颌阻生智齿对上颌第一磨牙位置的稳定性没有影响(P>0.05)。(5)是否减数治疗与保持期间上颌第一磨牙的稳定性无关(P>0.05)。结论:(1)矢状向上,上颌第一磨牙表现为近中移动和近中倾斜。其中骨性II类组表现出显著的近中移动;均角及高角组表现出显著的近中倾斜。(2)垂直向上,上颌第一磨牙表现为持续萌出;高角组患者的改变量明显大于低角及均角组。(3)横向上,双侧第一磨牙间宽度增大,并伴有近中腭向旋转的趋势。减数治疗与否对上颌第一磨牙磨牙稳定性没有影响。
其他文献
莫扎特音乐会咏叹调被称为世界声乐艺术的“瑰宝”,具有独特的艺术形式、丰富的故事情节、优美的旋律,经常被用于音乐会上的演出和教学,也是我们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值得深入
目前,汉语的国际影响力正在逐步提升。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中,汉字的识记与书写是突出的教学难点。学习者往往为汉字的难识、难记、难写所困扰,而教师也经常在选择汉字教学方法时遇到困难。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过程中,学习者的母语势必会对汉语学习造成一定的迁移作用。汉字教学是语言技能教学和语言要素教学中十分重要的部分,因此选择一种合适的教学手段十分必要。本文首先阐明对外汉字教学情况的调查研究目的和意义,以
为合理评估并有效控制管道与周边区域的相互影响,提出1种油气管道周边区域划分与距离设定方法。通过数据统计与事故案例分析,归纳了油气管道安全运行面临的4项问题,结合管道
提出了含5个待定系数的修正韦伯函数,并应用多元非线性回归技术确定这些系数,模拟了具有双火焰区燃烧模式和稀燃-速燃特性的汽油机射流燃烧系统燃烧室中混合气的燃烧特性,从
为探讨中草药结合葡萄糖对断奶仔猪多系统消耗综合征(PMWS)的治疗效果,在确诊感染猪圆环病毒2型(PCV2)的3个猪场内,挑选888头(A场288头、B场300头、C场300头)PCV2阳性断奶仔猪,随机
松辽盆地已发现高含CO_2气含气层位主要是下白垩统营城组和泉头组,多数人认为松辽盆地南部的无机CO_2成因是以幔源为主,壳幔混合为辅;只有少数人认为是深部被火山岩吸附的无机CO_2气后期脱气的结果。针对此认识存在的意见分歧,将火山岩样品研磨成不同的粒级,对每一粒级的样品分别进行加温,记录不同温度点的CO_2气体量,证实火山岩脱出的CO_2能否成为松辽盆地无机CO_2气体来源方式之一。松辽盆地南部深
本文利用饱和非饱和渗流有限元方法,参考积雪厚度、温度变化与融雪入渗关系统计资料,对积雪深度、气温变化以及坡度等不同条件进行了边坡融雪入渗渗流计算及稳定性分析。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