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深海散射层(Deep Scattering Layer,DSL)是海洋深水域中普遍存在的由多种生物聚居而成对声波有较强散射作用的水平层。南海北靠中国大陆和台湾岛,东接菲律宾群岛,南邻加里曼丹岛和苏门答腊岛,西接中南半岛和马来半岛,具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已有研究证明在南海海域存在深海散射层这一现象。由于南海近岸渔业资源衰退,我国日益重视南海外海资源研究开发。南海中部深海散射层作为南海海域海洋生态的重要一环,对南海海洋生态影响、渔场变动等研究报道不多,研究南海中部深海散射层的声学特性和时空分布对了解南海生态变动和可持续发展南海渔业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是运用水声学海洋调查技术手段利用船载Simard EK60声学仪器通过走航或漂流式海洋调查对南海中部深海散射层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应用Echoview后处理软件分析深海散射层的空间分布规律和声学特性回波积分值NASC值的变化。调查区域范围为10°N-14°N和111°E-118°E,面积约为7.56万平方海里。研究分4个断面进行分析。结论如下:1.南海中部海域深海散射层存在于2个水深范围,分别为0-200 m和300-800 m。存在昼夜垂直迁移现象,迁移周期约为1天,黎明时刻6:00-7:30左右下降,黄昏时刻17:00-18:30左右上升,用时约1.5 h,平均上升或下降高度约为400 m,迁移速率约为4.4 m/min。随经度的增加迁移现象会提前,纬度变化对其影响较小。2.回波积分值NASC在0-800 m水深存在两个峰值,出现深度约为100 m和450 m左右,13.5°N平均NASC值为225 m2/n mile2和50 m2/n mile2,12.5°N平均NASC值为275 m2/n mile2和50 m2/n mile2,11.5°N平均NASC值为190 m2/n mile2和40 m2/n mile2,10.5°N平均NASC值为225 m2/n mile2和50 m2/n mile2。0-150 m水层NASC值日间小于夜间,300-700m水层NASC值日间大于夜间。研究结论证明南海中部海域存在深海散射层且有垂直迁移现象。NASC值的变化趋势与散射层分布和迁移现象相吻合,初步分析了南海中部散射层的基本现状。NASC值与资源量成正比可为今后南海资源开发利用提供数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