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针刀术后进行功能锻炼的临床疗效,探讨功能锻炼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康复治疗中的有效性以及功能锻炼对针刀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后疗效巩固维持的重要意义,为针刀配合功能锻炼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遵循随机对照原则,根据纳入、排除标准选取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13年1月-2014年2月期间,骨科门诊和住院收住的符合诊断标准的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功能锻炼组与对照组各25例。功能锻炼组25例,其中男11例,女14例;年龄42-76岁,平均55.95±7.36岁;单膝16例,双膝9例;病程4个月-16年,平均7.32±3.54年;体重指数23.72±2.69。对照组25例,其中男9例,女16例;年龄44-79岁,平均61.30±6.52岁;单膝15例,双膝10例;病程1年-21年,平均9.41±4.26年;体重指数24.31±3.24。两组患者治疗前在性别、年龄、病程、体重指数、VAS评分、髌骨移动度、Lysholm膝关节评分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对照组:单纯针刀治疗(一疗程2-4次,每1-2周治疗一次,共4周。)功能锻炼组:针刀治疗后第二天开始配合功能锻炼(每天早中晚3次,坚持锻炼4周)。在治疗前、治疗后4周(一个疗程结束)、治疗后8周(随访)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 VAS).髌骨移动度和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Lysholm knee score standard, LKSS)二万面的临床疗效评估,记录观察所得数据,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VAS评分①组内比较(两组结果基本相同)治疗后4周与治疗前比较,P<0.01,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8周与治疗前比较,P<0.01,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8周与治疗后4周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组间比较:治疗4周后两组比较,P>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一个疗程过后两种方法在缓解疼痛方面没有显著差异;治疗8周后两组比较,P<0.01,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功能锻炼组比对照组疗效更稳固、更持久。2.髌骨移动度①组内比较a.功能锻炼组:治疗后4周与治疗前比较,P<0.01,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8周与治疗前比较,P<0.01,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8周与治疗后4周比较,P>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一个疗程结束后,疗效能再维持4周基本不变。b.对照组:治疗后4周与治疗前比较,P<0.01,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8周与治疗前比较,P>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8周后髌骨移动度恢复治疗前原样;治疗后8周与治疗后4周比较,P<0.01,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②组间比较:治疗4周后两组比较,P<0.01,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在改善髌骨移动度方面功能锻炼组优于对照组;治疗8周后两组比较,P<0.01,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功能锻炼组比对照组疗效更稳固、更持久,针刀术后没有配合功能锻炼的疗效不能巩固、维持。3. Lysholm膝关节评分①组内比较a.功能锻炼组:治疗后4周与治疗前比较,P<0.01,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8周与治疗前比较,P<0.01,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8周与治疗后4周比较,P>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一个疗程结束后,疗效能再维持4周基本不变。b.对照组:治疗后4周与治疗前比较,P<0.01,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8周与治疗前比较,P<0.01,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8周与治疗后4周比较,P<0.01,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一个疗程结束后,再过4周疗效减退,未能维持。②组间比较:治疗4周后两组比较,P>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一个疗程过后两种方法在提高膝关节日常生活功能方面没有显著差异;治疗8周后两组比较,P<0.01,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功能锻炼组比对照组疗效更稳固、更持久,针刀术后没有配合功能锻炼的疗效不能巩固、维持。结论:1.单纯针刀治疗和针刀术后配合功能锻炼两种方法都能缓解KOA患者疼痛、改善髌骨移动度、提高膝关节日常生活功能。2.一个疗程结束后,两种方法在缓解疼痛、提高膝关节日常生活功能方面没有明显区别;但在改善髌骨移动度方面配合功能锻炼组明显优于单纯针刀治疗组。3.一个疗程结束后,再过4周,配合功能锻炼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针刀治疗组,特别是在提高膝关节日常生活功能、改善髌骨移动度方面。说明功能锻炼组比对照组疗效更稳固、更持久,针刀术后没有配合功能锻炼的疗效不能巩固、维持。功能锻炼弥补了针刀疗法减轻疼痛迅速,即时效果好,但远期疗效较差的不足,使得疗效持久。针刀配合功能锻炼治疗KOA短期、长期疗效均佳,安全性、稳定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