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寻找适于多肽分子吸收,免疫学上“有效”、“安全”,且服用方便的口服制剂,本课题以胸腺肽和免疫球蛋白为模型药物选用不同方法、不同囊材制备药物微囊。以药用明胶为囊材,采用乳化冻凝法制备了胸腺肽明胶微囊和免疫球蛋白明胶微囊;以聚乳酸为囊材,采用复相乳液法制备了胸腺肽聚乳酸微囊和免疫球蛋白聚乳酸微囊;通过差热分析证明载药微囊已较好形成,通过测定粒径大小及分布,测定微囊药物的含量,从而计算得到了微囊的载药量、包封率及体外释药曲线,并考察了其稳定性。综合讨论了各影响因素对微囊表面形态,囊芯药物缓释作用的影响。利用正交实验方法优化了制备工艺,制备得到了能大幅提高囊芯药物释放性能,增强疗效的微囊。乳化冻凝法制备胸腺肽明胶微囊的最佳工艺为明胶溶液浓度为6.5%(w),超声乳化时间为4min,搅拌速度为750r/min-1,乳化剂用量为0.5g,溶解0.1g胸腺肽的水用量为5ml,所制备的胸腺肽明胶微球外观为淡黄色,平均粒径为16.85μm,包封率78.42%;前期平均累积溶出度与时间的平方根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属t1/2级释放,符合Higuchi方程,Q=1.52591+30.0096 t1/2(r=0.993,n=11,P<0.0001),后期释药速度变慢、变平缓,最后随着微球骨架的全部溶蚀产生了末端溶蚀效应;释药半衰期为130 min。复相乳液法制备胸腺肽聚乳酸微球的最佳工艺为聚乳酸溶液浓度5.5%(w),内水相/油相比1/10,内水相胸腺肽药物浓度1%(w),初乳搅拌速度950r/min-1,初乳乳化剂浓度0.8%(w),乳化温度15℃,初乳乳化时间5min,挥发搅拌时间5h,外水相明胶浓度0.5%(w),所制备的胸腺肽聚乳酸微球外观为米色,平均算术粒径为8.37μm,包封率80.67%;前期平均累积溶出度与时间的平方根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属t1/2级释放,符合Higuchi方程,Q=2.47277+20.34687 t1/2(r=0.996,n=10,P<0.0001),后期释药速度变慢,变平缓;释药半衰期为295min。乳化冻凝法制备免疫球蛋白明胶微囊的最佳工艺为明胶溶液浓度为5.5%(w),超声乳化时间为5.5min,搅拌速度为800r/min-1,乳化剂用量为0.5g,溶解0.1g免疫球蛋白的水用量为5ml,所制备的免疫球蛋白明胶微球外观为淡黄色,平均粒径为32.63μm,包封率79.78%;前期平均累积溶出度与时间的平方根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属t1/2级释放,符合Higuchi方程,Q=1.88591+27.8291 t1/2(r=0.994,n=10,P<0.0001),后期释约速度变慢、变平缓,最斤随着微球骨架的全部溶蚀产生了末端溶蚀效应;释药半衰期为165 min。复相乳液法制备免疫球蛋白聚乳酸微球的最佳工艺为聚乳酸溶液浓度5.5%(w),内水相/油相比1/6,内水相免疫球蛋白药物浓度2%(W),初乳搅拌速度950r/min-1,初乳乳化剂浓度0.8%(w),乳化温度20℃,初乳乳化时间6min,挥发搅拌时间5h,外水相明胶浓度0.8%(w),所制备的免疫球蛋白聚乳酸微球外观为乳白色,平均算术粒径为20.51μm,包封率83.20%;前期平均累积溶出度与时间的平方根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属t1/2级释放,符合Higuchi方程,Q=3.35426+19.46387 t1/2(r=0.995,n=10,P<0.0001),后期释药速度变慢,变平缓:释药半衰期为329min。结果表明:复相乳液法制备的聚乳酸微囊平均粒径较小,载药量和包封率符合要求,释药半衰期较长,达到原药的30倍以上,并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血液相容性,具有良好应用前景。作者希望所获得的制备方法和工艺可以推广到类似的药物或化学物质的微胶囊化过程中,使之具有研究的可延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