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及目的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hronic spontaneous urticaria,CSU)是一种以反复自发出现红斑、风团,和/或血管性水肿,伴有明显瘙痒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皮肤病。但是其病因复杂且机制不清,症状迁延反复但缺乏有效的治愈手段,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探索其发病机制和发展针对性治疗方法是临床重要而又迫切的需求。CSU通常被认为与变态反应(过敏)关联性不大,但临床观察发现,相当比例的CSU患者存在变应原致敏(allergen sensitization),表现为总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 E,IgE)升高、过敏原特异性IgE(specific IgE,sIgE)升高和/或皮肤点刺试验(skin prick test,SPT)结果阳性,其与CSU发生发展及治疗反应的关系和背后的机制尚未阐明。研究表明,超过50%的CSU患者可证实存在针对尘螨(house dust mite,HDM)的SPT阳性反应和/或血清中HDM-sIgE升高,部分患者在接触环境中的尘螨也可出现荨麻疹的诱发和加重。同时,伴有尘螨致敏的变应性鼻炎和哮喘的患者在接受特异性免疫治疗后,荨麻疹症状可得到痊愈。这些现象都提示尘螨在部分CSU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由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在荨麻疹的发病环节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而两种细胞在起源、功能具有一定同源性,且都表达高水平IgE高亲和力受体(high affinity IgE receptor,FcεRI),因此探讨变应原致敏是否可以通过FcεRI导致嗜碱性粒细胞的组胺释放模式发生改变从而参与CSU的发病,具有潜在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为探讨变应原致敏与荨麻疹发病的联系及其可能的机制,首先,本研究纳入437例急性荨麻疹(acute urticaria,AU)患者,分析其临床特征,通过分析AU转归为慢性荨麻疹(chronic urticaria,CU)的危险因素,探索变应原致敏与AU发生发展的关系;其次,通过体外嗜碱性粒细胞活化试验(basophil activation test,BAT),检测正常人群和不同类型CSU患者嗜碱性粒细胞上CD63和FcεRI的表达水平,分析变应原致敏与嗜碱性粒细胞反应性之间的关系。最后,通过检测伴或不伴尘螨致敏的CSU患者嗜碱性粒细胞对尘螨刺激后相关通路分子的表达变化情况,为临床进一步认识变应原致敏参与CSU的发病机制和制定合理治疗方案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研究方法1、收集符合纳排标准的2013年01月01日至2020年05月30日,在重庆市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住院,诊断为AU的患者,总计437例,分析AU与变应原致敏、感染等因素之间的关联,比较其在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治疗上的差异。通过随访AU患者是否转归为CU,分析AU转归为CU的危险因素。2、通过体外BAT,检测正常人群和不同类型CSU患者嗜碱性粒细胞上CD63和FcεRI的表达水平及对尘螨变应原刺激后的反应性和相关通路分子活化后的表达变化情况,探索尘螨致敏与CSU发病的相关性及其机制。研究结果1、437例AU患者中有55例(12.6%)患者进行了变应原SPT或sIgE检测,其中吸入性变应原阳性率(排名前3)依次为尘螨50.9%,蟑螂27.3%,树木花粉18.2%;食物性变应原阳性率(排名前3)依次为海鲜类34.5%,花生21.8%,牛奶16.4%。2、437例中220例(50.3%)感染性AU与217例(49.7%)非感染性AU比较,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绝对值的比值以及血小板与淋巴细胞绝对值的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C反应蛋白与降钙素原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3、AU转归为CU的可能危险因素包括变应原致敏/过敏史(皮肤点刺试验和/或血清变应原特异性IgE检测阳性或既往有明确变应原诱发症状史者)、伴有血管性水肿以及既往罹患代谢性疾病(包括高脂血症、糖尿病、脂肪肝等)与过敏性疾病(包括变应性鼻炎、支气管哮喘、特应性皮炎等)。而慢性胃炎病史、自体血清皮肤试验结果阳性、HDM-sIgE强阳性(HDM-sIgE≥3.5KU/L)均是抗组胺药物抵抗CSU的独立危险因素。4、HDM-sIgE强阳性的CSU患者嗜碱性粒细胞上FcεRIα基线水平和血清总IgE水平均高于HDM-sIgE阴性(HDM-sIgE<0.35KU/L)的CSU患者与健康对照组(healthy controls,HC)(P<0.05);HDM-sIgE强阳性的CSU患者在使用Derp1与Derp1-sIgE共刺激、或者单独使用Derp1刺激时,嗜碱性粒细胞的CD63刺激指数显著高于HDM-sIgE阴性的CSU患者和HC(P<0.01);5、HDM-sIgE强阳性的CSU患者在使用Derp1与Derp1-sIgE共刺激时,嗜碱性粒细胞中含有SH2结构的肌醇-5′-磷酸酶-1(Src homology 2-containing inositol-5′-phosphatase 1,SHIP-1)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HDM-sIgE阴性的CSU患者(P<0.001),同时也高于HDM-sIgE弱阳性(0.35KU/L≤HDM-sIgE<3.5KU/L)的CSU患者(P<0.01)和HC(P<0.05);而在单独使用Derp1刺激时,HDM-sIgE强阳性的CSU患者嗜碱性粒细胞中SHIP-1 mRNA的表达水平亦高于HDM-sIgE阴性的CSU患者(P<0.05)。研究结论1、AU转归为CU的可能危险因素包括变应原致敏/过敏史、伴有血管性水肿以及既往罹患代谢性疾病与过敏性疾病。2、HDM-sIgE强阳性的CSU患者提示对常规抗组胺药抵抗,需要联合其他治疗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3、伴有HDM-sIgE致敏CSU患者嗜碱性粒细胞上的CD63表达水平与血清总IgE水平相关,即HDM-sIgE水平越高,CD63表达越高,血清总IgE水平也越高。4、与HDM-sIgE阴性的CSU患者以及HC相比,HDM-sIgE强阳性的CSU患者外周血嗜碱性粒细胞在受到尘螨变应原刺激后反应性增强,表现为使用Derp1与Derp1-sIgE共刺激、或者单独使用Derp1刺激时,其CD63刺激指数显著高于HDMsIgE阴性的CSU患者和HC。5、CSU患者的嗜碱性粒细胞中SHIP-1的表达水平比HC要低,提示SHIP-1可能是sIgE致敏诱导嗜碱性粒细胞活化的一个关键负调控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