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戏剧翻译是文学翻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20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国内外翻译界对其翻译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越来越重视。学者们从功能主义、接受美学以及关联理论等角度入手对戏剧翻译已有研究。本文旨在从翻译研究文化派中的一个著名理论操纵理论入手探讨戏剧翻译。“文化转向”为研究各种翻译现象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其中Andre Lefevere提出的操纵理论是翻译研究文化派中的一种著名理论。操纵学派认为,翻译受到三种因素的操纵:意识形态、诗学和赞助人。意识形态是一个重要的准则,它对文本的选择、翻译策略的运用以及细节的处理都产生着巨大的影响。诗学作为一个社会文学标准的总和,对翻译中语言的运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翻译文学作品要树立何种形象,译者的观点取向和翻译策略都与意识形态和译语环境中占主流地位的诗学观紧密相关。而赞助人,包括权威人士、政党阶级、宫廷、宗教组织、出版社和大众传播机构等等,无时无刻不在操纵着翻译活动的全过程,他们可以对译者提出各种要求,而这些要求与翻译自身的规律如果和译者的愿望相符就会推进翻译活动。本文以操纵理论为基础,对英若诚翻译的阿瑟·米勒的《推销员之死》进行研究,试图把操纵论应用到戏剧译作研究中,看它对翻译活动有着怎样的解释力。英若诚(1929-2003)是我国著名表演艺术家、翻译家和导演。他翻译了8部中外戏剧,深受中外观众欢迎。他根据自己几十年的舞台生涯,总结出戏剧翻译要追求舞台的“语言直接效果”,注重戏剧语言的“口语化”,“动作化”“性格化”和“简洁易懂”等特点,力求译文既忠实于原文,又符合目的语观众的审美习惯。然而,根据Andre Lefevere的操纵理论,所谓忠实,只是一个复杂而相对的概念,翻译是一种“重写”,而“重写”就是操纵。只要有翻译的存在,就会发生操纵现象。因此,本文采用Andre Lefevere的操纵理论,探讨英若诚翻译的《推销员之死》是如何受意识形态、诗学和赞助人操纵的。本文首先介绍了研究的课题和本课题的研究方法﹑戏剧翻译的特点和研究现状,操纵论的主题和操纵翻译的三个因素,然后本文从英若诚翻译的《推销员之死》中举出大量例子,结合英若诚的翻译活动、翻译原则及赞助人的活动来解释和证明操纵现象的存在。最后得出的结论是英若诚翻译的《推销员之死》确实存在操纵现象。操纵是翻译的一种策略,只有从意识形态、翻译诗学、翻译发起人和赞助人等语言外因素纳入到戏剧翻译的研究范畴才能较为全面客观准确地认识翻译现象,从而真正把握翻译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