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a型超新星观测的前身星物理研究

来源 :清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rfing2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Ia型超新星是恒星演化到晚期的热核爆炸现象,对恒星物理、星系演化和宇宙学都有重要意义。但Ia型超新星前身星的物理机制问题还未被解决。我的论文工作通过研究超新星SN 2014J、SN 2018oh和一个样本统计工作,研究Ia型超新星前身星物理机制。我们用地面和哈勃望远镜观测了近距离且高度红化的SN 2014J,从光极大前9天覆盖到光极大后900天。SN 2014J属于普通型Ia超新星,但在早期星云相表现出B波段流量超出,可以用位于1017cm处的星周物质散射超新星的光解释,这符合单简并系统,也符合在演化末期有质量外流或有磁致星风的双简并系统。在光极大后300-500天,SN 2014J的光变下降比56Co衰变更快,可以用[Fe III]λ4700和[Fe II]λ5200光谱特征减弱解释。哈勃望远镜数据证实SN 2014J在很晚期的光变曲线变平。用56Ni、57Ni和55Fe拟合晚期的热光度曲线,我们得到M(57Ni)/M(56Ni)=0.035±0.011,符合二维或三维延迟爆轰模型。结合早晚两个时期,我们认为单简并的前身星系统与延迟爆轰模型最能解释SN 2014J的观测性质。SN 2018oh是第一颗在开普勒空间望远镜视场里有光谱证认的Ia型超新星。我们分析了紫外到红外的测光以及光学光谱数据。SN 2018oh光变曲线上升时间18.3±0.3天,下降率(?)m15(B)=0.96±0.03 mag,是一颗普通型Ia超新星,但颜色偏蓝。我们用测光结果生成热光变曲线,得到峰值流量为1.49×1043erg·s-1。假设中心分布的56Ni,用辐射扩散模型得到镍质量为0.55±0.04 M⊙,该拟合结果的初光比开普勒望远镜初光晚3.85天,表明早期辐射有其他能量来源,可能是56Ni混合到抛射物外层,也可能是抛射物与非简并伴星或星周物质的相互作用。SN 2018oh的光谱中存在明显的C II吸收特征,从光极大前持续到光极大后三周,是Ia型超新星探测到的最晚的碳特征。这表明有大量未燃烧的碳在抛射物中,且混合到较深层,我们未发现能完全解释这些性质的现有模型。通过对17颗有早期测光和光谱观测的Ia型超新星的研究,我们发现早期B-V颜色为连续分布,不存在明显双峰结构。普通(NV)型光谱普遍存在未燃烧的碳元素产生的吸收特征,高速(HV)型除SN 2019ein都没有碳吸收特征,SN 2019ein的该特征也很弱且快速消失。HV型都具钙红外三重线的高速特征,且早期速度高于NV型,可超过30000 km·s-1。部分HV型和NV型Ia超新星的差异可能来源于双爆轰模型的不同观测角度,但不能将所有Ia型超新星都统一用双爆轰模型解释。
其他文献
高平均功率光学增益腔在多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包括用于汤姆逊散射产生高平均通量的X或伽马射线、光腔增强的高次谐波产生、引力波探测、稳态微聚束光源以及聚变能源实验等。本论文的工作聚焦于以汤姆逊散射应用为背景的高平均功率光腔的理论与实验研究。以提高汤姆逊散射所产生光子的平均通量为目标,其要求光腔内激光场具有尺寸约为几十微米的束腰、脉冲长度为皮秒量级,并且具有稳定的几百千瓦的平均功率。为了在汤姆逊散射模
建筑火灾中个体寻路行为研究是建筑火灾群体疏散仿真的微观基础,也是公共应急疏散教育与应急管理的科学依据。如何系统的阐释建筑火灾中个体寻路行为机理并进行定量建模是建筑火灾中个体寻路行为研究的关键问题,但该问题在现有研究中尚未得到很好的回答。本论文阐明建筑火灾中个体寻路行为机理,提出基于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实验的建筑火灾中的个体寻路行为的研究方法,建立定量的建筑火灾中的个体寻
非线性波传播理论广泛应用于大量岩土工程问题。土体的本构关系和几何性质均能引起应力波传播的非线性。在考虑材料的非线性时,波速变化的应力波在介质中传播和相互作用使分析变得复杂。随着计算软件及硬件的进步,有限元法被广泛应用于大量岩土工程问题,也是本文的主要研究手段。空间域无界时,为使波从近场到远场无障碍传播,需在截断边界上添加适当的吸收边界。本文研究了非线性介质动力问题中相应的非线性吸收边界问题。另外,
燃气轮机广泛应用于能源动力工业领域,是实现能源高效转化与利用的高端核心动力装备。气膜冷却则是提高透平进口总温、解决透平冷却问题重要的冷却技术手段。针对下一代先进燃机对整机高性能的要求更为苛刻的现实需求,本文立足于传统加工工艺和增材制造工艺的加工精度对气膜冷却流动传热特性的影响开展相关研究工作,本文系统总结并提炼了气膜孔加工偏差的几何模型,将不确定性量化方法引入气膜孔几何偏差的研究中,开发了基于PC
新型双钢板组合沉管隧道结构在承载能力、变形能力、抗冲击爆炸性能、防水性能、施工效率等方面表现优异,适用于大型海底隧道。本论文对该结构的弯剪受力机理与局部稳定性能等进行了试验研究、数值分析与理论推导,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完成了16个三点加载抗剪性能试验,研究了剪跨比、含钢率、隔板布置、界面连接、销栓作用等因素对抗剪能力的影响,分析了裂缝发展与应力状态,明确了主要破坏模式与受力特征。(2)完
珊瑚岛礁几乎是我国在南海疆域唯一的陆地国土类型,人造岛礁工程和岛上建筑结构一旦由于地震等自然灾害出现损坏,将对南海区域的经济发展、科研活动和地区安全造成不利影响。本文以岛礁-海水系统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岛礁-海水系统动力相互作用分析模型,研究了岛礁-基岩场地和岛礁-珊瑚砂场地的地震动场分布规律和地震反应特性。主要研究工作和成果如下:(1)采用基于声流体有限元法的流固耦合算法对岛礁-海水系统近场模型进
自动驾驶汽车通过智能化技术可有效提升车辆的安全性、舒适性、高效性和经济性,而自主决策能力则是其智能性的核心体现。然而,现有决策系统主要面向低级别智能汽车设计,在高级别自动驾驶应用中存在时空轨迹规划实时性不足、周车行为预测准确性有限、复杂交通流中适应性较弱等缺点,总体性能与人类驾驶员水平差距明显。针对这些问题,本研究以决策系统为研究对象,围绕自动驾驶汽车时空轨迹的在线规划、周车行驶轨迹的长时域预测,
钢结构屈曲破坏发生突然,造成后果严重,为引发结构破坏甚至倒塌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提高受压钢构件的屈曲承载力是结构技术中一个重要需求。使用复材对钢结构进行增强具有附加重量小、操作便捷等优点,已应用于实际工程。本文提出了预应力碳纤复材板(简称碳板)增强钢柱抗屈曲技术:首先将碳板锚固于钢柱两端,然后人工撑出碳板施加预应力,形成增强体系,该增强体系在钢柱受压过程中提供水平支撑力,从而抑制其整体屈曲的发生
碳烟产生于碳氢燃料高温热解或不完全燃烧。碳烟一方面会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另一方面可以作为炭黑材料被广泛应用,为了更好地控制其排放和生成,需要深入探究和认识碳烟的生成特性和机理。为了减少实际复杂流动环境的干扰,获取准确而详细的碳烟特性,本研究采用两套实验室反应装置,包括前人搭建的层流预混火焰和新搭建的流动管反应器,并使用小孔稀释取样方法对碳烟颗粒定量取样,同时结合多种测量手段获取碳烟生成总量、粒径
钢筋混凝土(Reinforced concrete,RC)框架作为应用最广泛的结构形式之一,可能发生多种不同类型的倒塌机制。如何同时提高其抗整体侧向倒塌(地震作用下)和抗局部竖向连续倒塌(爆炸、地震、火灾等作用下)的能力受到学者们的关注。针对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含起波钢筋梁和屈服后强化柱的新型RC框架结构:“起波钢筋”是一种新型钢筋构造,配置在梁中能同时提高框架抗地震倒塌、连续倒塌能力;屈服后强化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