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层民主政治中的传统政治文化解析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yu20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农”问题是我们国家的重要问题,“三农”问题解决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着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发展问题是“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它的实际运行效果影响着整个国家的政治运行。但是,在具体的实践运行过程中,农村民主政治的发展却受到各方面的制约和阻碍,并没有达到理想的、预期的效果。当然,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经济、制度、组织方面的原因,也有深层次的文化因素。但追根溯源,我国当前农村民主政治之所以会遇到这些问题,深层次原因是传统政治文化的影响。实际上,传统政治文化不仅影响整个农村民主政治的发展与运行,也影响到每个农民在政治系统中的行为表现。因此,作为一个农业人口仍占多数的国家,探讨当代中国农村基层民主中的传统政治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政治文化、传统政治文化概念入手,着重对阻碍我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发展的传统政治文化进行了分析,并进而提出了我国农村政治文化现代化的主要目标及实现手段。本论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对选题理由、研究现状和研究意义进行了阐述。第二部分对政治文化、传统政治文化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借鉴国内外学者的对政治文化的理解,本文提出了政治文化定义和传统政治文化定义:政治文化就是对人的政治行为和政治系统运作有着重要影响的、相对稳定地积淀在民众心理层面上的政治态度和政治价值取向的总和。传统政治文化是指在过去社会中形成、经过漫长的政治社会化过程,至今对政治生活仍有影响的、相对稳定地积淀在民众心理层面上的政治态度和政治价值取向的总和,它是人们政治系统和政治生活的观念依托。第三部分对影响我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的传统政治文化及其存在基础和影响进行了剖析。该部分主要以传统政治文化为理论基础,分析了对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发展起障碍作用的传统政治文化。该部分认为,我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中的起障碍作用的传统政治文化主要表现在:宗族意识、人情礼俗观念、权力本位官本位情结、人治思想、政治疏远情感。这种传统政治文化产生及延续的基础为小农经济是其经济基础、宗法家族制度是其社会基础、儒家文化是其文化基础、高度集权的社会政治结构是其政治基础。传统政治文化对农村基层民主政治的影响在于:制约着农民的政治主体意识和参与行为;使得家族势力干预选举和村政,削弱正式组织权威;使得农村正式政治规则运行不畅,国家意志的贯彻不得力。第四部分对我国农村政治文化现代化的目标定位和实现手段进行了探讨。该部分在第三部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农村政治文化现代化的目标即公民型政治文化、法治型政治文化、民主型政治文化。实现手段是发展市场经济、加强政治社会化作用、改革户籍制度、组建农民经济政治组织、完善村民自治制度。
其他文献
本研究合成了p-乙烯基苯磺酸正丁酯和p-乙烯基苯磺酸异丁酯两种单体,并将这两种单体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甲基丙烯酸(MAA)共聚得到一系列不同比例的二元聚合物和三元聚合
三维重构的任务是从二维图像中抽取三维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进行分类、综合等一系列处理,在三维空间中重新构造图像的相应形体。三维重构在工业设计领域有着很广泛的应用需求。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移动通信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采用的技术也从模拟发展到数字技术。CDMA是近年来应用于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的一种先进的无线扩频技术。由于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胸腺肽α1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0例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患者给予聚乙二醇干
目的: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丹参注射液五种水溶性成分丹参素(DSS)、原儿茶酸(ACID)、原儿茶醛(PAL)、丹酚酸B(SAB)和丹酚酸A(SAA)在动物血浆中的含量,并研究多组分药代动力
CTT纱线综合质量评价系统可以用来测试纱线的各种外观性能和力学性能,包括纱线的直径、条干不匀、毛羽分布、常发性疵点分布、纱线的动态断裂强力、纱线的摩擦及磨损性能、合
在影响语言学习的诸多因素中,学习策略是一个决定性因素。从上个世纪中后期开始,语言学习研究领域的重点已经从教师和教学转到了学生和学习上。语言学习研究者意识到,二语习
油画静物写生作为油画教学的基础课,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学生向人物、风景至创作的过渡。一直以来,学校的油画教学强调的是技法的传授而忽视了艺术修养的提高,还有忽视学生真情实感
目的比较温热酒精与常温酒精对住院老年高热患者物理降温效果。方法分别使用温热酒精(38~39℃)与常温酒精(30℃)对30例住院老年高热患者进行物理降温,观察比较两种方法在擦浴30min
1 中国自然保护区发展历程及激励机制变化1.1 自然保护区的发展历程(1)自然保护区创建阶段。从1956~1966年,在全国开始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形势下,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事业也取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