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UA血瘀证患者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水平及丹参多酚酸盐对其影响的研究

来源 :中国中医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jxh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运用流式细胞检测技术,对冠心病UA血瘀证患者血小板-白细胞膜表面糖蛋白进行多标抗体测定,并进一步研究注射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对冠心病UA血瘀证患者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水平的影响,阐明该药通过调控血小板-白细胞活化、聚集功能使冠心病UA患者的症状得到改善,为活血化瘀中成药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在临床上的使用提供实验依据,并从分子水平揭示血小板-白细胞粘附、活化、聚集对冠心病UA血瘀证的影响,为不稳定性心绞痛在中医证候的辨证分型中提供一定客观的参考依据,依靠现代化的医学研究手段及标准量化中医辨证及分型,用以今后指导临床治疗。方法:1.选取冠心病UA组患者者90例,健康组20例,使用流式细胞检测技术对两组血小板CD62p的表达水平,白细胞膜CD162p、白细胞及其亚群膜CD11b的表达水平,及血小板-白细胞、血小板-白细胞亚群聚集体聚集率进行检测,然后对两组数据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2.选取冠心病UA血瘀证患者70例,冠心病UA非血瘀证患者20例,使用流式细胞检测技术测定两组血小板CD62p的表达水平,白细胞膜CD162p、白细胞及其亚群膜CD11b的表达水平,及血小板-白细胞、血小板-白细胞亚群聚集体聚集率,然后对两组数据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3.选取冠心病UA血瘀证患者6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33例,治疗组32例,对照组的治疗上应用常规西药治疗加用长春西汀注射液,治疗组则使用常规西药治疗加用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疗程为10±2天,治疗结束后,对两组临床数据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并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并分别对对照组与治疗组各25例患者使用流式细胞检测技术检测两组血小板血小板CD62p的表达水平,白细胞膜CD162p、白细胞及其亚群膜CD11b的表达水平,及血小板-白细胞、血小板-白细胞亚群聚集体聚集率,并对数据结果进行比较分析。4.所有实验数据录入本研究数据库中,用SPSS 20.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分类变量数据以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用频数表示,对满足正态性检验及方差齐性检验时,使用单因素的方差分析或t检验。以P<0.01表示统计学有极显著差异,P<0.05表示统计学有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研究共纳入冠心病UA患者90例,健康人20例。对冠心病UA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其中血瘀证组患者70例,非血瘀组证患者20例。对所获取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UA组与健康组,UA血瘀证组与UA非血瘀证组,组间分别在性别比例与年龄比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冠心病UA组患者血小板CD62P的表达水平明显上调,与健康组比较,其阳性表达率显著升高,其差异均存在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UA组患者白细胞膜CD162p阳性表达率较健康组上调,其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UA组患者白细胞膜CDllb, MCD11b, NCD11b, LyCD11b的表达水平明显上调,其阳性表达率较健康组显著升高,CDllb, MCD11b, NCD11b比较存在极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LyCDllb比较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PLA. PMA、PNA聚集率与健康组比较显著增高,其差异均存在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2.冠心病UA患者中血瘀证与非血瘀证患者流式细胞结果比较,血瘀证患者血小板CD62P表达水平较非血瘀证患者明显上调,其差异均存在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 CD11b、MCD11b NCD11b表达水平较非血瘀证患者明显上调,两组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血瘀证患者PLA、PNA、PMA聚集率较非血瘀患者显著增高,两组具有极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3.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治疗UA血瘀证患者的心绞痛疗效评价:对照组显效9例(27.27%),有效18例(54.54%),无效5例(15.15%),加重1例(3.03%),总有效率81.18%。;治疗组显效9例(28.12%),有效19例(59.37%),无效4例(12.50%),加重0例(0%),总有效率87.50%。两组间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治疗UA血瘀证患者的心电图疗效评价:对照组显效6例(18.18%),有效16例(48.48%),无效10例(30.30%),加重1例(3.03%),总有效率66.67%。治疗组显效6例(18.75%),有效17例(53.12%),无效9例(28.12.00%),加重0例(0%),总有效率71.87%。两组间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治疗UA血瘀证患者血瘀证疗效:对照组显效7例(21.21%),有效19例(78.78%),无效6例(18.18%),加重1(3.03%)例,总有效率81.81%。;治疗组显效显效10例(31.25%),有效20例(62.50%),无效2例(6.25%),加重0例,总有效率93.75%,两组间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6.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对UA血瘀证患者血小板、白细胞、及血小板-白细胞及其亚群聚集体聚集率的影响:治疗组和对照组与治疗前相比,血小板CD62P的表达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调,其差异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白细胞膜CD162p的表达水平较治疗前下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MCD11b阳性的表达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PLA、PMA、PNA聚集率较治疗前明显下调,PLA、PMA聚集率下降具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PNA下降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PLyA聚集率治疗前后无统统计学意义(P>0.05)。但流式细胞仪检测的两组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的其他各项指标在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冠心病UA患者血小板CD62p、白细胞膜CDllb,NCD11b, MCD11b, LyCD11b表达水平上调,白细胞膜CD162p,PLA聚集率增高,其中PLA、PMA、PNA的聚集率增高有意义,而P1yA聚集率的变化没有意义,实验表明血小板-白细胞活化、聚集功能与冠心病UA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2.冠心病UA血瘀证组患者血小板CD62p、白细胞膜CDllb, NCD11b,MCD11b表达水平上调,且其改变与非血瘀证组患者更为明显,提示血小板活化、白细胞活化与血瘀证相关;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聚集率增高,其中PLA、PMA、PNA的改变较非血瘀证患者更为明显,而PLyA的变化没有意义,提示血瘀证的发生发展与PLA、PMA、PlyA聚集率存在相关性。3.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对冠心病冠心病UA血瘀证患者临床心绞痛症状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提示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是治疗UA血瘀证的有效药物之一4.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具有改善冠心病UA血瘀证患者的血瘀证证候表现的作用,提示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是治疗冠心病UA血瘀证的有效药物之一。5.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对冠心病UA血瘀证患者血小板CD62p、白细胞膜CD162p、单核细胞CDllb的表达具有下调作用,能够降低PLA、PMA、PNA聚集率,抑制血小板活化,进而使血小板.白细胞活化聚集受到明显抑制,减轻局部炎症的反应,使动脉粥样斑块稳定,达到治疗冠心病UA血瘀证的目的。
其他文献
教师是教育体系中重要的构成因素。在晚清,教师作为一个群体是随着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而产生的,并在社会变革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晚清新式学堂教师群体的产生是有着深
“京派作家”成熟于20世纪30年代,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创作流派。随着中国逐渐步入现代化社会,社会矛盾加剧、人性异化加重,如何在逝去的乡村文明找回人性纯朴面,用其中的优
在当今社会中,环视四周,从知识传播到大众娱乐,从物质产品到思想表达,从个体生活到社会大众,我们可以说一个视觉文化的时代已经到来,人类直观的感性的视觉审美感受特质被极大的挖掘
目的观察miR-130b对宫颈癌细胞修复基因组双链DNA断裂作用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宫颈癌细胞Siha分成6组,分别转染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物1A(CDKN1A)基因过表
温病治疗中使用鲜药历史悠久,鲜药的使用与医学流派、地域和温病治疗的特点密切相关。部分鲜药比干品药材的作用效果更佳、奏效更迅速,在温病治疗中鲜药的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比较吉西他滨与丝裂霉素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效果。方法选取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术后患者5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
在信息社会中,随着经济和网络的快速融合,电子商务已经发展成为目前重要的商务模式之一,也加大了在实践中对善于应用新媒体的人才需求的巨大缺口,进一步凸显了培养高校学生利
日前,伴着清风鸟鸣,笔者来到梨树县榆树台镇张家街村,一路走来,道路平坦宽阔,路旁干净整洁,村民们自豪地讲述着自己的幸福生活。张家街村于去年实现整村脱贫,为更好地落实"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信息化的兴起,人类已经进入了一个以知识为主要经济增长动力的社会。对于企业而言,智力资本是创造企业价值、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驱动力量。国内外
建立大豆磷酯的微生物限度检验方法。需氧菌总数采用平皿法;霉菌和酵母菌总数采用平皿法;控制菌检查采用常规法。试验所用菌种分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枯草芽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