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糖尿病肾脏疾病(DKD)气阴两虚血瘀证患者服用糖肾康颗粒后对血同型半胱氨酸(Hcy)、磷酸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及相关指标的影响,进而从糖肾康颗粒对Hhcy-DKD气阴两虚血瘀证患者的作用机制方面进行探讨,为中医药防治DKD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采取的试验方案经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不存在伦理学争议。本研究病例来源于自2019年3月至2019年12月于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且与本研究拟定的病例选择相符合的患者,共纳入60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设置正常组20例(用于检测血Hcy、PI3K、Akt、p-Akt)。两组受试者均予以生活方式干预及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受试者再加用糖肾康颗粒(3次/天,10g/次),两组患者观察的总疗程均为8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4h UPro、UACR、肾功能、血糖以及血Hcy、PI3K、Akt、p-Akt、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情况,并评估两组患者的疾病疗效、中医证候疗效。结果:1.治疗过程中失访脱落1例,手术中途停药1例;最终治疗组29例、对照组29例,共58例实际完成本次实验。2.疾病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9.31%,对照组为58.62%,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66%,对照组为65.52%,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3.中医证候积分值,治疗前两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下降明显(P<0.05和P<0.01)。而治疗组积分值下降幅度较对照组大,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4.UACR、24 Upro,治疗前两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二者均下降明显(P<0.05和P<0.01)。而治疗组二者下降幅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5.Scr、e GFR、FBG、2h PBG,两组患者治疗前差异均不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均未发生明显变化(P>0.05)。6.血Hcy,治疗前,两组患者与正常组比较均显著性升高(P<0.01),两组患者血Hcy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Hcy与治疗前比较水平均下降(P<0.05和P<0.01)。而治疗组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7.血PI3K、Akt、p-Akt表达,治疗前,两组患者与正常组比较均显著性升高(P<0.01),两组患者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PI3K、Akt、p-Akt表达与治疗前比较水平均下降(P<0.05和P<0.01)。而治疗组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8.安全性项目:两组患者治疗后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且血常规、粪常规、肝功能(ALT)及心电图等均未见明显变化。结论:1.糖肾康颗粒能够改善Hhcy-DKD患者临床症状,降低尿蛋白水平;2.Hhcy-DKD气阴两虚血瘀证患者血PI3K、Akt、p-Akt水平均较健康人群显著升高;3.糖肾康颗粒可降低Hhcy-DKD患者血Hcy、PI3K、Akt、p-Akt水平;这或许是糖肾康颗粒治疗DKD的作用机理之一。4.糖肾康颗粒治疗后未出现不良反应,表明此药具备临床使用的安全性。目的:从蛋白表达层面阐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对磷酸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在糖尿病肾脏疾病(DKD)中的调控作用;并进一步探讨糖肾康颗粒对上述指标的干预作用,为其临床应用提供有价值的研究资料。方法:选用雄性SD大鼠60只以单纯随机抽样法将其分为6组,包括正常组、DKD模型组(简称模型1组)、Hhcy-DKD模型组(简称模型2组)、PI3K阻断剂组(简称阻断剂组)、糖肾康组、缬沙坦组。除正常组外,其余组大鼠均采用三联法制备DKD模型。除DKD模型组即模型1组外,剩余DKD模型大鼠每日予1%高Met饲料喂养,制备Hhcy-DKD模型。造模成功后将其随机分为模型2组、阻断剂组、糖肾康组、缬沙坦组。所有大鼠均在Hhcy-DKD模型造模成功后的第1天予以给药。正常组、模型1、2组予以等量蒸馏水进行灌胃;阻断剂组予以尾静脉注射LY294002(0.5mg/kg),1次/周;糖肾康组予以糖肾康颗粒水溶液灌胃;缬沙坦组予以缬沙坦胶囊混悬液灌胃;时间均为8周。检测24h Upro、UACR、血Hcy;Western blot法检测肾脏组织中PI3K、AKT及P-AKT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肾组织中的PI3K、AKT及P-AKT的表达情况;HE染色、PAS-Masson染色观察大鼠肾脏组织病理学变化情况。结果:1.24h Upro、UACR比较:模型2组与正常组比较均显著升高(P<0.01)。阻断剂组、糖肾康组、缬沙坦组与模型2组比较均显著降低(P<0.01);阻断剂组、糖肾康组、缬沙坦组比较差异均不明显(P>0.05)。2.血Hcy比较:模型1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模型2组与正常组比较显著升高(P<0.01)。阻断剂组、糖肾康组、缬沙坦组与模型2组比较均显著降低(P<0.01);阻断剂组、糖肾康组、缬沙坦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3.PI3K、AKT及P-AKT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法):模型1组与正常组PI3K、AKT及P-AKT比较差异均不明显(P>0.05);模型2组与正常组PI3K、AKT及P-AKT比较均显著升高(P<0.01)。阻断剂组、糖肾康组、缬沙坦组与模型2组PI3K、AKT及P-AKT比较均显著降低(P<0.01);阻断剂组、糖肾康组、缬沙坦组PI3K、AKT及P-AKT比较差异均不明显(P>0.05)。4.PI3K、AKT及P-AKT蛋白表达情况(免疫荧光法):PI3K、AKT及P-AKT在正常组仅呈现微量绿色荧光;模型2组显现明亮的绿色荧光;阻断剂组、糖肾康组、缬沙坦组绿色荧光显著减弱,提示PI3K、AKT及P-AKT表达较模型2组显著下降。5.肾脏病理形态学变化:⑴肾组织肉眼观察:正常组左肾体积大小如常,颜色暗红;模型2组左肾体积明显增大;阻断剂组、糖肾康组、缬沙坦组左肾体积均较正常组大,但均较模型2组小。⑵光镜(HE、PASM-Masson染色):正常组大鼠肾小球大小、形态正常;模型2组大鼠肾小球基底膜较正常组大鼠明显增厚、系膜基质明显增多、肾小囊囊腔明显缩小,表现为DKD的基本病理改变;阻断剂组、糖肾康颗粒组、缬沙坦组大鼠肾小球基底膜稍增厚、系膜基质稍增多、肾小囊囊腔轻度缩小,病理改变均较模型组显著减轻。结论:1.糖肾康颗粒能够改善Hhcy-DKD模型大鼠的生存质量,降低UACR及24h Upro、血Hcy。2.Hhcy-DKD模型大鼠肾组织中PI3K、AKT及P-AKT较正常组大鼠均显著升高,提示Hhcy-DKD模型大鼠可能存在PI3K、AKT、P-AKT表达异常,PI3K/Akt信号传导通路激活可能参与了Hhcy-DKD的发病过程。3.糖肾康颗粒可下调Hhcy-DKD模型大鼠肾组织中PI3K、AKT及P-AKT水平,这可能为糖肾康颗粒治疗Hhcy-DKD的作用机理之一。4.糖肾康颗粒对Hhcy-DKD模型大鼠肾脏组织的病理改变具有改善作用,从而可减轻或延缓肾脏病理形态的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