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以广东地区普通野生稻为材料,从中分离内生固氮菌;对分离到的内生固氮菌进行SDS-PAGE全细胞蛋白电泳和IS-PCR指纹图谱聚类;对每个类群的代表菌株做了以下工作:16S rDNA序列分析;不同环境因子对菌株固氮酶活性的影响;生理生化特性;促进植物生长能力测定。结果如下:
1.内生固氮菌的筛选及聚类:结合乙炔还原法测定和,nifH片段扩增,从广东地区普通野生稻中分离得到内生固氮菌共51株,其中叶部28株,茎部15株,根部8株;菌株的固氮酶活性分布在15.42~237.14 nmol C2H2mL-1h-1之间。采用SDS—PAGE全细胞蛋白电泳和IS-PCR指纹图谱聚类,在85%的相似性水平上将所有菌株聚为5个较大类群。
2.16S rDNA序列分析:将各类群代表菌株所测得的16S rDNA序列在NCBI上进行BLAST,可知菌株BL1(类群I)与Klebsiella pneumoniae有97%的相似性,HL6(类群Ⅱ)和SX16(类群V)与Enterobacter cloacae有最大相似性,BL11(类群Ⅲ)和BL12(类群Ⅳ)与Enterobacter asburiae的相似性分别为99%和96%。BL12可能是一个新种。
3.固氮特性:对各类群代表菌株做了环境因子适应试验,测定其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固氮酶活性,结果表明,供试菌株在30℃~35℃,pH6.0~7.0,1.5%以下的盐分(NaCl)浓度,1.0 mM NH4+浓度,培养24~48小时的条件下,具有较高的固氮酶活性。菌株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
4.促进植物生长能力测定:这5株菌对无机磷和有机磷都有一定的溶解能力,其中对无机磷的溶磷量范围为16.4~22.7μg/mL;供试菌株都具有分泌生长素的能力,但能力差异较大,以FG2的分泌能力最强,为63.05μg/mL,BL11最差,为8.10μg/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