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正义论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zhulu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义是城市社会建设和发展的价值所在。世界范围内,城市化进程方兴未艾;中国形势下,城市扩张和更新如火如荼。城市人群聚集、关系复杂,面临诸多社会问题:市民权利实现不足;阶级结构与居住空间分异相勾连;身份认同难以建立;社会公共品分配不均衡……建立公平正义的城市社会是现实所需,旨在建立新型城市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健全常住人口市民化机制,提高城市生活水平与人的幸福指数。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理论基础,借鉴都市社会学、城市政治学、后现代城市理论等多重思想资源,按照实体基础——社会认识——实践机制——实例分析的路径研究城市正义的涉及问题以及表现形式,认为城市正义蕴含于城市公共关系的良性运行和市民个人的权利实现之中;营造风清气正、关系和谐、情感认同的城市氛围之中;多元主体参与、有效的城市治理之中,其根本目的在于城市为人的解放和自我实现提供条件。
  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城市文明的演化与城市社会的进步,不同历史阶段城市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存在区分。古典城市时期,正义形式表现为“各司其职、臣服君主”;工业城市时期,正义形式表现为“人权至上、追逐利益”;时尚都市时期,正义形式表现为“文明多元、兼容并蓄”。城市的集聚效应和扩张效应引发了学者对城市问题的思考: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绝妙地说明了城市史和阶级形成的关键特性,在城市发展历史的背景下讨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人的解放;新马克思主义城市学家从社会——空间视角切入,整合空间、社会关系、意识形态研究资本生产与权力结构的关系;都市社会学从社会学和地理学研究城市规模扩大和人口的膨胀引发的城市运转问题和城市病;城市政治学探讨城市的权力结构、政治秩序、治理体系、社会生活的组织形式对政治运行和政治效能的作用;后现代城市理论讨论城市的文化意义及其对人精神状况的影响……这些都构成了进一步聚焦城市发展的正义或非正义问题的理论资源。
  从历史的演化与理论的观照可以尝试总结出城市正义的多重内涵:个人层面的权利、自由、良善;社会层面的公平、平等、法制;环境层面的宜居、有序、安全等等。它表现在空间秩序的交换价值与使用价值相统一;政治秩序的公共权力与个人权利相统一;社会秩序的人的尺度与共同的善相统一。在价值选择方面,城市正义以新城市主义反对城市主义和空间拜物教;以共享反对隔离;以合理差异反对极化……
  城市正义的实体基础是处理城市政治和公共关系的城市权力和市民保障生活实现利益的城市权利。城市中各阶层根据自身需要实施自身意志,相互之间竞争、合作、博弈的关系形成了城市权力结构。正式参与者和非正式参与者交互作用,城市权力或掌握在经济精英和政府官员手中,或掌握在分散群体和个人手中。城市权利有两种:一是市民占用城市空间,从城市空间获得收益和福利的权利;二是市民集中参与城市空间生产和城市生活的权利。其特点表现为:权利内容的广泛性;权利性质的去阶级性;权利基础的地域性。当下,城市权利的实现受到人口全球流动和重点集聚、城市社会运动带来公共安全秩序风险、权利诉求表达途径有限等挑战,正在进一步寻求维护巩固途径。
  城市正义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统一,它既是城市权力和城市权利提供的伸张正义的实在,也是市民对城市是否正义、多大程度上正义的心理体验与社会认识。城市文化是城市社会意识共识,是城市整体人口共有的意识形态、生活旨趣、审美观念。城市精神是城市文化的凝练和核心,是正面、杰出的城市文化,能够激励发扬市民正向的精神力量。不同社会、阶层的城市意识存在差异,资本主义社会的城市意识可用同一性哲学表现;中国的城市化带来社会各阶层的意识分化。全球化时代,市民的身份认同面临国民身份模糊化、社会身份符号化、个人身份虚拟化的现实挑战,陷入多重身份和单一身份、固定身份和流动身份、“自在”身份和“自为”身份等悖论,亟待整合与重构。
  践行城市正义,需要普通市民、社会组织、社会群体共同发挥主体作用。国家和城市政府担当城市正义的守护者;政策与制度作为城市正义的依据,法律作为城市正义的刚性文件。
  城市正义的理论分析可结合实例来考察其实现程度与面临问题。美国城市治理绩效明显、市民自主性强、城市生活有序,可作为典型反映城市正义的理想与现实的距离。自由和人权贯穿美国国家建设和城市化过程,城市自治权较大,治理机制以市长负责制、议会——管理者政府、委员会政府为代表,治理主体多元,面临城市分裂和社会隔离、郊区自治和大都市碎片化、政治文化和市民参与减弱等问题,经济力量与精英意志在多元治理中占主导地位,治理活动淡化政党色彩与政治分歧。
  对城市正义的评价有硬性和软性两种形式。中国的城市化在高速推进和道路自我探索中取得了重大成就,但也面临诸多问题,亟需在城市正义的价值引导下规范城市化和现代化事业。城市正义作为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应有之义,可通过日常生活、城市运动、构建和维护城市共同体等多种方式扩大与巩固,从而不断增进国家和人民福祉。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在含有一个供应商与一个零售商的二级供应链中,采用期权契约并基于VaR约束下的供应链协调分析。在主要的风险来源为随机需求引发的不确定性风险时,以订购量与实际需求的差额作为衡量风险的依据,采用VaR作为度量决策双方的风险,并将风险偏好以外生变量的形式作为决策双方的风险约束,以最大化决策双方的期望利润为目标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首先研究了在仅有期权契约的条件下达到供应链协调需要满足的条件。
生鲜电子商务作为生鲜品售卖的一种新模式,越来越受到市场的认可和欢迎,在方便消费者生活的同时,生鲜品物流的配送也成了企业运营的新挑战。“最后一公里”配送的效率和质量关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响应及时、送达时间快、产品新鲜度高完整度好的企业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优势,因此生鲜品末端配送近年来逐渐受到学者的广泛关注。实际上,末端配送有多种形式,不同形式有不同特点,实际操作过程也大相径庭,而目前的研究多将末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不断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向金融服务领域的转型越来越明显。一些实力雄厚的物流企业开始开展新型物流金融服务,作为金融与物流结合的服务创新。3PL提供金融服务不仅为自身带来了利润增长,同时还可以协调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提高供应链融资效率。3PL参与供应链融资有多种模式,任何融资模式下都会存在相应的风险,本文就是基于3PL提供金融服务的统一授信存货质押融资模式,研究该模
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在面临多个销售渠道的情况下,消费者逐渐将商品的信息搜集过程与购买过程分开,进行多渠道购买。其中,消费者在线下门店体验和访问产品后转到纯电商处以低价购买的行为,导致了实体零售商与纯电商之间“展厅现象”的产生。展厅现象引起了国内外大型实体零售商的关注,以沃尔玛等为代表的零售商们纷纷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应对。因此展厅现象是否为实体零售商带来了负面的影响,实体零售商采取的那些期望提高竞
近年来,随着环境恶化以及自然资源减少,产品的回收和再制造已成为生产实践中的热点问题。再制造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环境压力、减少资源浪费、促进经济发展,而且还有助于提高公司利润并塑造公司形象,这使得闭环供应链管理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此外,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供应链也在逐渐趋于全球化,企业纷纷布局海外供应链使得供应链系统变得越来越复杂,这种包含无数节点的庞大体系的内在脆弱性也显而易见,一旦发生
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迅猛发展,信息已成为人类社会中除了物质、能量之外的第三大资源,人们收集、利用信息的需求及水平越来越高,Internet/Intranet技术的发展为信息在企业中的采集、利用和积累过程提供了先进方便的信息平台;人们对信息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信息资源已经成为企业自身发展并参与市场竞争的首要资源,而知识的利用对生产技术与管理水平的引导和改善作用己越来越得到企业的重视
学位
该文首先通过对中国房地产投资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指出房地产投资风险管理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界定了房地产投资风险和房地产投资风险管理的概念,明确阐述了房地产投资风险的特征、风险分类,以及房地产投资风险管理目标、风险管理程序及其各阶段工作内容.探讨了现人房地产企业制度的建立,对房地产投资风险管理进行了组织结构设计,分析其权责地位以及与基他各部门之间的关系;研究了房地产投资风险管理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并提出标
随着我国政府改革的不断深入,政府绩效评估在理论界和实践界得到了很大重视,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税制改革和征管改革以来,面对新形势、新环境和新任务,税务部门主要推行了岗位目标管理,但直到目前为止,目标管理本身还存在许多问题,税务部门仍没有一个较为合理的评估体系对其绩效进行评价。本文通过对多种绩效评估方法进行分析、评价并结合绩效评估理论的现有研究成果,最终认为,平衡计分卡是一个以组织的战略目标为中心、以
学位
对连续统一体的意识,就是对时间的意识。对本文的题目做出回答所要解决的核心矛盾是:意识如何在“当下”的意识中不仅要呈现出“当下”还要呈现出上一刻的“过去”,这种“超越的过去性”如何被给予,并且与“当下”相统一?在《内时间意识现象学》中,围绕这一问题,胡塞尔经历了从批判他人到批判自己的转变。推动这一转变的是他对意识活动,特别是回忆,认识上的突破,即,对其双重结构的发现。只有在这种结构的基础之上,才能解
学位
《文子》以道观人,基于道而论人性,把“人性本来如何”与“人性应该如何”两个问题置于解释的循环之中,凸显人性论“规范”的意味。《文子》论人性的重心是要在人际关系中,尤其是在具体的“君—臣—民”三层结构的政治场景中,追索使人之本性得到合宜地展开的方法。其所谓“合宜”,包含着一种开放的人性观,《文子》认为人性之本相原来就不排斥合宜的智情欲,因此之故,“养生”和“虚心”就成为“修身”不可或缺的两面。因应着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