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会话含义推导偏离现象是在对语言的推理过程中,从一个语句的受话人或分析者的角度而不是从发话人的角度来定义的,在语言应用过程当中是很普遍的现象。然而,作为一个研究者我们并不能满足于在传统的语法结构和词义之上的解释,我们也注意到产生语言的逻辑规则和客观语义特征是储存在记忆中的,也就是说,会话含义推导偏离也是“认知的”,所以本文的目的就在于要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来更深刻地剖析会话含义推导的正负偏离,研究负偏离的产生原因和对策,正偏离的形式和功能等。这些也是本文的创新之处。。 本文共分四章。首先第一章阐述了与本文有关的国内外语言学者的研究成果,以及所要用到的理论的基础。第二章则主要介绍了会话含义推导的负偏离和正偏离的含义,负偏离是听者对话语的无意识的偏离,而正偏离则被看作是一种通过故意偏离发话人意图而产生的艺术形式。根据语境知识的分类,我把正负偏离分别分为语言知识下(语音、语法、语义和语用方面)的偏离现象和语言外知识下的偏离现象。也就是说,在有一定语境的前提下,仍有可能产生会话含义推导的正偏离和负偏离。第三章分析了负偏离产生的认知原因,以及消除的方法。语境不是唯一可以消除负偏离的途径,是因为话语的质和量发生偏离还要取决于人作用于物质世界所获得的经验、构造的意象图式、人的注意力对认知域、注意焦点(突显)、视角的抽象程度等认知因素的制约,正是由于有了这些心理因素的介入才会导致生活中常见的偏离。我们相信对世界的共同经验也会储存在语言中,可以从我们表达自己思维的方式中撷取,而我们的思维也有可能会对如何理解他人的思维表达产生影响。每句话都可能有多个语境知识,对于负偏离的解读我们需要借用概念整合理论,借用三个心理空间(空间一即话语,空间二即语境,空间三即推理)的概念的映射和合成来具体分析语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