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的不断实施,使自来水开始走进千家万户。农村生活条件的改善,随之带来的是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量的不断增加,然而目前农村基础设施不到位,再加上大量工业污染企业不断向城市郊区与农村转移,农村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目前全国绝大多数农村没有完善的污水收集处理系统,大量农村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就近排入周边水体,造成土壤、河流、池塘等水体污染问题,严重威胁着农村村民饮用水安全和农村水生态环境。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内容。全国各地相继出台了农村污水处理适用技术试行方案,但是,农村生活污水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处理工艺不同于城市污水处理系统,所以,不能直接照搬城市污水处理技术,要因地制宜的选择合适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以致选择适宜的农村污水处理工艺已经成为当前面临的重大问题。为了提出经济合理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要先对农村生活污水的排放量、成分特征和排放规律进行调查,健全的农村生活污水现状资料是设计污水处理工艺的先决条件。本课题针对安徽省不同区域的农村现状,分别选取3个典型行政村进行农村生活污水实地考察和水质监测,以便为安徽省以致全国的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工艺提供技术参考和资料支持。本文以安徽省蒙城县十里铺村、巢湖市贾家场村、霍山县佛子岭村为例,分别进行为期一年的水量调查和水质监测。(1)调查结果表明,研究区农村村民年用水量指标为60~131 L/(cap.d),年季变化范围广,地区差异明显,北方地区用水量受季节气温影响显著,夏季用水量约为冬季用水量的2倍左右。污水产量与用水量成正比,呈现周期性变化,同一户村民在一个季度内的污水产量基本稳定。(2)水质监测结果表明,研究区不同村民用户之间水质波动较大,污染物浓度较低,但是一年之间的变化系数很大。被调查点农村生活污水水质:NH3-N变化范围为0.1~21.3 mg/L、TN变化范围为3.3~127.3 mg/L、TP变化范围为0.8~57.5mg/L、COD变化范围为544~10352 mg/L、SS变化范围为6.3~1023.1 mg/L、油脂类变化范围为3.7-102.6 mg/L。(3)研究区农村环境基础设施较落后,除了以自然村为单位配备垃圾箱以外,基本无污水收集排放装置,农村生活污水直接就地排放,造成环境污染。建议村庄采用暗渠、暗管方式按区域进行统一收集处理。(4)根据当地地形、村庄布置、人口密度、经济水平等条件合理的选择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方式。在安徽省北部地区,皖北平原地区村庄排布密集,人口众多,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实施完善,可以考虑在合适地点建立联村小型污水处理厂,以暗渠或者管道连接的方式处理附近多个行政村的污水;在安徽省南部以及西部地区,皖南山区和皖西山区村庄分布分散,地势起伏高低不平,相邻两户村民的海拔高程差异可达50 m以上,因此,可以考虑在地势较低点建立生态处理系统或者各家各户分别配置小型简易处理装置,以充分利用地形优势,实现高效处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