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综合征儿童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患病率、治疗及预后

来源 :福建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657592895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rimary nephrotic syndrome,PNS)是儿童泌尿系统常见的疾病,具体病因尚不清楚。研究显示PNS是一种免疫紊乱疾病,糖皮质激素为首选治疗药物,而感染是影响激素疗效及诱导复发最常见原因,以病毒感染为主。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属于疱疹病毒家族中的最大一员,是引起人类感染性疾病最常见病毒之一。CMV感染机体后呈潜伏-活化状态,对宿主免疫功能有严重影响。临床发现伴CMV感染肾脏病患儿临床症状及治疗预后较非CMV感染患儿差,然而目前尚无PNS伴CMV感染的大样本研究。本研究目的:1、调查PNS患儿CMV患病率;2、研究CMV感染对PNS患儿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疗效影响;3、观察抗病毒治疗对CMV感染PNS患儿治疗及预后影响。
  方法:对2005年2月至2015年7月在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儿科住院治疗的717例PNS患儿进行回顾性研究。717例PNS患儿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 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onPCR,FQ-PCR)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CMV DNA,并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CMV患病率;比较PNS初发患儿CMV感染组与非CMV感染组激素耐药率;CMV感染患儿随访1年,观察抗病毒治疗对激素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数据处理应用SPSS22.0统计软件包,采用P<0.05作为检验显著性标准。
  结果:1、717例PNS患儿中48例合并CMV感染,患病率为6.69%;2、PNS患儿CMV患病率在各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其中0.83~2岁组患儿患病率最高(20.00%);3、459例PNS初发患儿中,CMV感染患儿33例,表现为激素耐药型NS(steroid-resistant nephrotic syndrome,SRNS)占39.39%;非CMV感染患儿426例,表现为SRNS占8.69%;4、CMV感染PNS患儿行抗病毒治疗可诱导尿蛋白缓解,随访1年出现复发(0%)及频复发率(33.3%)均较非抗病毒组低(83.33%,40.91%)。
  结论:PNS患儿CMV患病率高于健康儿童,0.83~2岁组患儿CMV患病率最高;CMV感染可降低PNS患儿对GC的反应性,易出现激素耐药,抗病毒治疗可能能够诱导尿蛋白缓解,改善PNS预后。
其他文献
目的:  1、选用枕大池一次注血方法建立Sprague-Dawley(SD)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模型,研究讨论枕大池一次注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的术前/48小时(h)后局部脑血流量;颅内压变化;基底动脉形态学检测;脑水肿检测;神经功能的影响;  2、枕大池一次注血建立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模型石蜡切片显微镜下研讨细胞免疫化学法检测进行Iba-1表达及小胶质细胞形态学检测;MPO(Myel
第一部分miR-H6-5psponge对HSV-1急性感染及潜伏感染的调控作用研究  目的:  聚焦HSV-1病毒感染早期表达的miR-H6-5p,利用miRNAsponge揭示其对HSV-1病毒急性感染及潜伏感染的影响及机制。  方法:  1、检测miR-H6-5p在HSV-1急性感染和潜伏感染中的表达时相。  2、构建miRNAsponge表达载体,检测miR-H6-5psponge表达载体对
本文从以下三部分进行了阐述:  第一部分 晚发型多种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陷症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  脂质沉积性肌病(Lipid storage myopathy,LSM)是骨骼肌组织病理上能检测出大量脂滴沉积于肌纤维内的一类代谢性肌病的总称。  MADD是一种较常见的脂质沉积性肌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致病包括ETFA基因、ETFB基因和ETFDH基因。  分析了3例基因型相似的晚发型MADD
目的:幻觉为PD患者常见的精神症状,约三分之一长期接受多巴胺能治疗的帕金森病患者会出现幻觉症状,其中以视幻觉多见。幻觉既是抗帕金森病药物的一种副作用,也是疾病后期的一种表现。已有许多探索性研究表明基因多态性可能会影响PD相关幻觉的易感性。本研究旨在分析DRD2、DRD2/TaqIA、DRD3、CCK及其受体CCKAR、CCKBR、APOE4、GRIN2B和SNCA共10个位点多态性在中国人不伴痴呆
学位
目的:探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NVAF)患者脑梗死的发病机制.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5年9月就诊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出院诊断为脑梗死合并心房颤动的患者,所有入组病例按心房颤动病因分为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组和瓣膜性心房颤动(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VAF)组,对比两组的血液流变学
学位
目的:分析临床相关因素对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并发症(异动症和症状波动)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DRD2、ANKK1、COMT、SLC6A3、BDNF、DRD3、MAO-B等易感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运动并发症之间的相关性,从而探索异动症和症状波动可能的发生机制。  方法:1.收集2014年6月到2015年9月期间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门诊确诊的帕金森病患者144例,并完成人口学特征和临床
学位
目的:从CHA2DS2-VASc评分角度,根据非瓣膜性房颤继发脑梗死的CHA2DS2-VASc分值、脑血管病常见危险因素、脑梗死影像学类型、颅内外各级动脉狭窄等情况探讨其脑梗死的可能机制。  方法:1.回顾性收集2012年9月至2015年3月就诊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的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19例瓣膜性房颤(VAF)和282例非瓣膜性房颤(NVAF)患者的临床资料,分类统计以下参数:基线
学位
目的:  通过对胃癌MGC-803细胞系中PMP22+细胞的分选和人为干扰敲减PMP22的表达,来探讨PMP22表达水平与胃癌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关系。探索PMP22作为胃癌干细胞表面标志物的可能性。  方法:  1.通过无血清微球体悬浮培养胃癌MGC-803细胞系的方法富集胃癌干细胞。运用流式细胞术、Real-time PCR、Western blotting的方法检测微球体细胞与贴壁细胞中PMP
学位
目的:近30年来,随着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及生物工程技术的迅猛发展,生物免疫治疗已成为继手术、放疗、化疗后抗肿瘤治疗的第四大模式,为癌症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它克服了各种常规疗法的治疗缺陷,大幅提高癌症治疗疗效,对延长患者生存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Adoptive Cell immunotherapy,ACT)是生物免疫疗法的一种,指把自体或异体的免疫细胞分离至体外,大量培养
学位
2010年5月美国FDA第一次以肿瘤抗原负载DC(dendritic cell树突状细胞)疫苗的方式通过了过继免疫治疗应用于前列腺癌的治疗方案,这种全新的治疗形式使全世界的肿瘤研究及临床治疗进入了一个新时期.目前DC-CIK(dendritic cells-cytokine induced killer cell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联合放化疗治疗多种恶性肿瘤,对抑制肿瘤进展和转移,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