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对中国第五代导演早期影片中“家”的空间意象进行具体、细致的研究分析基础上,力图通过对其结构与内容的集中探索分析,寻求其中蕴含的传统观念与文化意识,揭示其中原型性的本土家族模式和产生这种传统家族模式、观念意识的深层文化特质,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寓言性进行解读。这些伴随着文化寻根浪潮而来,带着浓厚本土文化韵味最初走向世界的优秀影片之中必然存在着许多值得人们驻足思考的时代文化特征和艺术形态,特别是其中表现国人传统意识中家族表象形态和内在寓意的典型影片更加体现出特定历史时代和文化语境中对家族文化的深切反思。想要理解中国电影中所蕴含的本土文化现象,就要将影片中的家族文化表征作为研究的出发点,一个民族的整体文化形态最初都来源于家族样貌特征,因此,对银幕中家族形态表现特征的研究至关重要。笔者选取第五代导演早期作品中几部具有典型家族空间意象特征的经典影片(《黄土地》、《大红灯笼高高挂》、《菊豆》、《蓝风筝》、《孔雀》)进行文本细读,在认真观摩影片之后对研究对象进行初步分类总结。首先,从“家”的空间形态的表象特征层面将其直观分类为“窑洞”意象、“宅院”意象、“半边楼”意象三个代表形态,这三类作为家族寓意的意象形态分别贯穿于影片始终,成为这一时期家族意象的代表符码。其次,本文从电影叙事结构层面进行深度探索、剖析,将各文本的叙事结构宏观归结为“二元对立”和“环形叙事模式”两大类,从表层对比分析中寻求其深层本质的统一性。笔者阅读大量相关文献著作,在对电影结构主义叙事学初步了解的基础上研究文本的叙事结构中所蕴含的文化寓意和创作意图,探讨特定的叙事结构如何为表现家族寓言服务。再次,笔者在分析“家”的空间意象特征和叙事结构特征的基础上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度对比研究,揭示其中隐喻的本土家族文化寓言,依据社会形态发展的不同时段将其归结为“家族秩序”寓言、“家族启蒙”寓言以及“家族纠缠”寓言三个寓意类型,不同家族意识形态正是相应社会形态的缩影,而不同社会形态孕育下的家族寓言都以悲剧的形式收尾,这种集体的悲剧情怀正是来源于中国传统艺术的总体审美风格,因此,不同的家族寓言模式又可总归为统一的悲剧化家族寓言。这种对影片中家族文化的初步探究表明,在形态各异的表现家族故事的影片中蕴含着一致的民族文化构架和规律,了解并掌握这种深层文化内质是文艺工作者在小说、电影或其他艺术领域展开艺术创作的基础,特别是在创作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电影过程中起到文化定位的作用。本文在前人对第五代导演作品中的家族文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透过影片中表现家族形态的直观可视的空间意象层面审视其中蕴含的家族文化内涵,并从叙事结构层面探究与主题内容相一致的对应关系,从原型式的故事情节中引出对家族寓言的归纳、研究。结合前人的经典理论和态度、观点,本文从电影空间入手,将“家”的空间形态、叙事结构以及家族寓言三者相结合,逐层深入的分析,以较为新颖的视角和论述方式重新审读第五代经典影片,并将此类极具探索反思意味的中国式家族故事与五四革新时期的电影主题风格、全球化趋势下的电影创作相比较,将其置于不断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以动态的视角予以分析研究,寻找其中的文化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