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办函〔2004〕60号文件提出,“各地要把制订科学、合理的低保标准作为提高低保工作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抓紧抓好。要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物价上涨、消费水平高低等情况适时调整,确保城镇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水平不降低。要从实际出发,对低保标准的调整要适度,既不能盲目攀高,也不能无视物价上涨等实际情况。”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各地民政部门在调整低保标准时,由于缺少必要的计量数据分析,并没有切实可依的调整方案,只是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来调整,调整方法不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只有对影响低保标准的物价水平和可支配收入做出具体剖析和实证分析,才能制定出科学、客观的城镇低保标准的调整方案。本文主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动态调整方案的设计。主要分了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我国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现状。首先,分析了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发展现状。这部分阐述了我国城镇低保的保障人数、保障支出、保障对象情况,并对地区差异进行了比较。其次,分析了低保标准调整的发展现状、调整机制和调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列举了国际上发达国家关于城镇低保标准制定和调整的情况,给我国城镇低保带来了启示作用。第二部分阐述了已有的调整规则的理论与实践,已有的理论与实践主要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居民可支配收入挂钩。接着,该章对贫困线的各种测定方法进行了比较与评价。最后,该章提出扩展线性支出模型的选用背景以及对模型进行说明。第三部分是模型的应用技术条件和合理性分析。这是本文的核心部分。首先,分析了城镇低保标准调整需要考虑的因素:物价指数和可支配收入。从绝对和相对层面提出了这两个因素对城镇低保标准的影响。其次,分析了城镇低保标准调整的政策依据和经验依据。研究了低保标准与人均收入、人均食品支出和月职工平均工资的比例结果,通过数理统计的方法分析了为什么要对低保标准进行调整。然后,指明了城镇低保标准调整应该恪守的原则。接着,利用扩展线性支出模型通过测定居民生活需求,提出了城镇低保标准调整的上下限值,并以浙江省为例,计算出具体数值。之后,提出城镇低保标准调整的方案,以浙江省为例求出具体的调整方案。最后,从需求和供给的角度分析城镇低保标准调整方案的合理性。分析过程中采用了计量模型的方法。第四部分提出城镇低保标准调整的政策建议。主要措施有设计科学、精准的低保标准,确定科学的调整机制和策略,提高低保标准调整的预警水平,拓宽低保资金的来源渠道。结合所有的数据和分析得出:以浙江省为例,城镇低保标准调整方案中合理的方案有:基于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可支配收入变化的ε=0.587和ε=0.400两种调整系数;基于城镇居民食品消费价格指数和可支配收入变化的ε=0.587的调整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