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02年中国与东盟签署自由贸易协定以来,双边经贸关系发展迅速,双边贸易额由90年代初期的不到80亿美元快速增长到2010年的近3000亿美元,贸易规模扩大了37倍,相互之间已经发展成为了重要的贸易伙伴。深入分析双边贸易额快速增加的背后原因,我们发现,除了传统的自由贸易区带来的贸易成本降低和规模经济理论可以部分解释这一现象以外,另外一个重要的推动因素就是垂直专业化的发展。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东亚地区的零部件贸易发展迅速,逐渐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方式。在经济一体化和技术进步的推动下,东亚国家开始以自身特定的比较优势嵌入到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生产网络体系之中,各自专业化于生产链上的不同环节和不同零部件的生产,由此各国之间的经贸关系变得更加紧密。而中国和东盟在建立自由贸易区以后,这一垂直专业化分工的趋势更加明显,双边零部件贸易大幅增长。
为了证实垂直专业化对中国东盟双边贸易增长的影响,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部分进行了分析。理论部分,本文利用模型展示了在区域一体化组织内部,垂直专业化分工的深化可以扩大关税下降带来的贸易增长水平。实证部分,我们首先利用零部件数据直观描述了中国与东盟各国的零部件贸易状况,数据显示中国与东盟之间零部件贸易的增速远大于制造业贸易总的增幅,零部件贸易占制造业贸易的比例逐年提升。利用VSS指数计算的结果同样也表明,中国与东盟各国的垂直专业化比率在考察期内增长显著,表明中国与东盟地区垂直分工程度发展迅速。在此初步分析基础之上,本文利用改进的引力模型,进一步实证检验了垂直专业化分工程度对中国与东盟的贸易增长所起的作用,结果表明,传统的分析中夸大了自由贸易区的作用,本文引入的垂直专业化指数在加入模型以后对于自由贸易区变量具有一定程度的替代作用,虽然自由贸易区带来的贸易成本下降仍然是贸易增长的主要原因,但是垂直专业化分工已经在中国与东盟的双边贸易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上述分析,文章最后对我国如何进一步加强与东盟国家的垂直分工给出相关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