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牡丹亭》,伟大的戏剧家汤显祖创作的最著名的传奇,以其文字之优美绚丽,声腔之动人心弦,至情之超越生死,为昆曲史上的一朵奇葩。《牡丹亭》剧本为中国古典戏曲文学的传世之作。汤显祖以其绝世才情创造出了剧本中文采斐然的语言,大凡读过《牡丹亭》的人无不称道其语言的瑰丽。尤其是剧本中芬芳馥郁,自然流畅的唱词(亦可称为曲文),属于诗歌的范畴,极富情趣,是极美的文学语言。本文以中国当代翻译美学为理论依据,对白之教授的《牡丹亭》唱词英译中美的再现进行尝试性的研究。翻译美学植根于中国本土,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探讨美学对译学的意义。从美学的角度而言,翻译是对原作美学价值的再现。文学作品中独特的美学特质决定了翻译美学是研究文学作品中的美及其译文中美的再现极其重要的领域。笔者认为,运用美学理论来探索文学翻译,意义深远。尤其对于《牡丹亭》唱词这一极美的文学语言进行分析和研究,翻译美学提供了合适的视角,因为中国古典戏曲文学的本质是审美。原文中的美通过哪些审美品质表现出来,译者如何展现原文中审美品质,使译入语读者充分感受唱词中的美,为本文的研究目标。简而言之,寻找原文的美,挖掘出译文如何再现原文的美为本文研究的核心问题。作者借鉴翻译美学中的精义,从声音、句式这一审美形式系统和意境这一审美非形式系统对《牡丹亭》唱词的美及其英译文中美的再现进行研究。本文对《牡丹亭》的唱词及其译文进行了具体的对比研究。研究表明,白之教授成功地再现了原作的美。他尽管不能使译文具有同原文等同的音美效果,但其通过补偿方法的努力可使译文表现出一定的音韵美感。同样,唱词的句式美也得到再现。另外,白之教授主要采取保留审美意象并进行直译的方法来再现唱词中人美、景美、情美的意境,这对于译文再现原文的意境美无疑具有较大帮助。整体而言,白之教授主要采取了异化的翻译策略,将目的语读者带到原作前,来领略这一中国古典戏曲文学的美,这一策略被证明是成功的。通过对《牡丹亭》剧本中英译唱词的研究,本文旨在展现《牡丹亭》唱词中的美及其译文中美的再现。审美活动是人类生活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美中我们沉醉、欣喜。文学翻译并非仅仅传达其意义,译者须结合本身的文学艺术修养,尽量传递原作的美学元素,让目的语读者感受到原作的审美价值。同时,希望本文能引起译学界对中国古典戏曲文学英译研究给予更多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