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宏观审慎监管的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研究

被引量 : 62次 | 上传用户:ltt32213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突显了关注系统性风险、维护宏观金融稳定的重要性。银行业系统性风险是指由经济周期、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动、外部金融冲击等风险因素引起的一国银行体系发生激烈动荡的可能性,这种风险具有强力的隐匿性、积累性和传染性,对国际金融体系和全球实体经济都会产生巨大的负外部性效应,并且系统性风险不能通过一般的风险管理手段相互抵消或者削弱,即系统性风险只能防止其积累和爆发,但不能根本消除。系统性风险会呈现出许多与一般风险不同的特征,系统性风险一般很隐匿、较难察觉和评估,当系统性风险累积到一定程度时则会急速暴露,迅速变为系统性危机,且极具传染性和破坏力。全球银行机构紧密互联,一国银行体系对全球银行体系具有巨大的溢出成本,全球银行机构已明显呈现出系统性关联的风险(Too-Connected-to-Fail, TCTF),该风险属于系统性风险的一种演化类型。本文引入了基于资产负债表的网络传导模型,并对我国17家主要商业银行进行网络传导研究。研究结果发现,尽管我国主要商业银行没有出现如国外银行那样高度的系统关联度,但也呈现出较为明显的TCTF风险,尤其是中国银行。同时也发现TCTF脆弱性机构,如中国光大银行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其脆弱性较强。网络传导研究也验证了资金冲击比信用冲击更能破坏银行业的稳定,说明监管部门需更加关注银行业的流动性风险。本文基于银行宏观稳定角度,提出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子系统包括经济子系统、银行子系统、国际收支子系统和证券市场子系统。通过对我国银行业的实证研究,验证了所选取的评价指标是适宜的,模型结果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基于银行宏观审慎监管的角度来研究银行业系统性风险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盲区,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深刻警醒学术界,太过专注银行微观审慎监管只会使研究者的视野变得狭隘,看不清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本质,无法准确测量其风险规模和冲击影响,更无法提示监管当局应该采取何种防范手段。本文对比了宏观审慎监管和微观审慎监管的异同点,总结了我国银行业成功抵御金融危机、维持国内银行稳定的宏观审慎监管经验,并构建了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宏观审慎监管框架,展望未来银行业的监管。
其他文献
<正>《汉语史研究集刊》是由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和汉语史研究所主办的语言学汉语类专业刊物,1998年创刊,至今已出版17辑,刊发论文近300篇。《汉语史研究集刊》主要刊登
在当下媒体生态环境中,在探索生存与否的拐点时刻,报纸需要回到一个行业的起点,即自己所能满足的根本需求是什么?基于根本需要,从经济学角度看,报业发展需要思考和解决的三个
<正>资本成本因素。资本成本是企业制定股利政策时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主要包括:①股票发行成本。发行新股票需要发生一定的发行成本;②交易成本。买卖股票需向经纪人和有关
文章从高职院校要营造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环境、高职院校教师必须自觉地提高创新意识、高职院校学生必须主动地培养创新能力等方面提出了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具体途径和方法
通过改变对数周期偶极天线振子的形状,调整振子上的电流分布来获得两个相互正交的极化分量,从而实现天线的双线极化响应。经过理论分析和使用ANSOFTHFSS电磁场数值分析仿真软
<正>对于屡禁不止的假新闻,近年来学界对其研究日渐增多。笔者通过对2001年以后相关论文的内容研究后发现,这些研究存在着三个明显的共性问题。一是作为学界研究对象的假新闻
历史文化地理研究是历史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多角度、多层面地复原宋朝时期成都城市文化环境,探讨这一时期成都城市文化发展的大致规律及其与城市发展的相互关系
并购绩效及其影响因素一直是国内外学者致力于并购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以我国上市房地产企业在2005-2007年间发生的并购交易为研究样本,采用会计指标法对并购绩效进行评价
<正>对高三立体几何的复习,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希望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佳的复习效果,也希望文章的归纳和概括能对学生的学习有所帮助.一
我国入世以后 ,教育市场出现国际化趋势 ,中国高职教育要主动融入世界 ,直接从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师构成、学生来源、教育环境、教学科研、职业资格等方面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