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儿童重症肺炎的临床特点、病原学、胸部影像学、肺内及肺外并发症以及肺通气功能的特点,监测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BAL)后以及一个月后恢复期肺通气功能,分析临床特点及镜下改变与肺功能异常的相关性,比较支气管镜手术前后以及急性期、恢复期肺通气功能的差异,帮助判断预后。探讨支气管镜在儿童重症肺炎中应用的安全性,以及肺通气功能在儿童重症肺炎中的指导意义。
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8年10月-2019年12月于大连市儿童医院呼吸科病房住院且诊断为重症肺炎的101例患儿,根据其年龄分为学龄前组和学龄期组,根据有无存在呼吸频率增快和(或)辅助呼吸分为有呼吸困难组和无呼吸困难组,根据其有无肺内并发症分有肺内并发症组和无肺内并发症组,根据支气管镜下有无坏死性分泌物分为有坏死性分泌物组和无坏死性分泌物组,分别分析患儿临床症状、体征、病原学、胸部影像学、并发症等情况,对儿童重症肺炎肺通气功能特点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肺通气功能障碍情况。随机选取2019年6月至2019年11月的32例重症肺炎患儿,监测支气管镜手术后体温平稳48小时内的肺通气功能,至BAL干预治疗后1个月随访肺通气功能的恢复情况。
结果:1.有呼吸困难组FEF25比无呼吸困难组的值低,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且FEF25的ROC曲线分析其灵敏度及特异度较高,具有统计学意义。
2.学龄前组的PEF、FEF25、FEF25-75比学龄期组高,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3.重症肺炎患儿学龄前组及学龄期组主要以肺炎支原体感染为主,分别占比88.00%和85.53%;两组均以单侧肺叶累及为主,又均以右肺为著,分别占比52.00%和50.00%;
4.101例重症肺炎患儿中,学龄前组与学龄期组均以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为主,分别占比56.00%和67.11%。
5.肺外并发症以血液系统和皮肤系统为主,组间比较,统计学差异不显著,学龄前组与学龄期组肺内并发症均以胸腔积液为主,分别占比88.00%和93.55%,组间胸腔积液发生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
6.学龄前组在再次手术率方面高于学龄期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学龄期组坏死性分泌物表现发生率方面高于学龄前组,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7.有坏死性分泌物组的FEV1/FVC、FEF50的值比镜下无坏死性分泌物的值低,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经ROC曲线分析,FEV1/FVC提示存在坏死性分泌物的灵敏度较强,具有统计学意义。
8.有肺内并发症组FVC、FEV1、PEF、FEF25、FEF50的肺通气功能值低于无肺内并发症组,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9.支气管镜术后体温平稳48小时后肺通气功能FEV1、FEV1/FVC、PEF、FEF25、FEF75、FEF25-75的指标略低于术前肺通气功能,P<0.05,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0.BAL干预治疗后1个月再次监测肺通气功能,未发现存在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和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者,但仍有77.77%患儿存在小气道功能障碍。急性期组的肺通气功能中PEF、FEF25、FEF50、FEF75、FEF25-75的值比恢复期组低,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结论:1.对于学龄期年龄较大的儿童,发生重症肺炎时,其肺功能受累更严重,因此出现重症表现需要及时处理。
2.当临床表现出呼吸困难时,要提高警惕,FEF25对呼吸困难的预测灵敏度及特异度较高,可以帮助评估病情,并协助早期识别。
3.学龄期组镜下坏死性分泌物发生率较高,FEV1/FVC对其预警灵敏度较强,协助早期识别,尽早治疗。
4.术后肺功能FEV1、FEV1/FVC、PEF、FEF25、FEF75、FEF25-75均略低于术前,对于严重肺功能障碍的患儿需谨慎选择急性期手术。
5.支气管镜可以迅速恢复重症肺炎患儿大气道肺通气功能,对于小气道通气功能恢复情况尚需进一步随访。
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8年10月-2019年12月于大连市儿童医院呼吸科病房住院且诊断为重症肺炎的101例患儿,根据其年龄分为学龄前组和学龄期组,根据有无存在呼吸频率增快和(或)辅助呼吸分为有呼吸困难组和无呼吸困难组,根据其有无肺内并发症分有肺内并发症组和无肺内并发症组,根据支气管镜下有无坏死性分泌物分为有坏死性分泌物组和无坏死性分泌物组,分别分析患儿临床症状、体征、病原学、胸部影像学、并发症等情况,对儿童重症肺炎肺通气功能特点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肺通气功能障碍情况。随机选取2019年6月至2019年11月的32例重症肺炎患儿,监测支气管镜手术后体温平稳48小时内的肺通气功能,至BAL干预治疗后1个月随访肺通气功能的恢复情况。
结果:1.有呼吸困难组FEF25比无呼吸困难组的值低,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且FEF25的ROC曲线分析其灵敏度及特异度较高,具有统计学意义。
2.学龄前组的PEF、FEF25、FEF25-75比学龄期组高,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3.重症肺炎患儿学龄前组及学龄期组主要以肺炎支原体感染为主,分别占比88.00%和85.53%;两组均以单侧肺叶累及为主,又均以右肺为著,分别占比52.00%和50.00%;
4.101例重症肺炎患儿中,学龄前组与学龄期组均以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为主,分别占比56.00%和67.11%。
5.肺外并发症以血液系统和皮肤系统为主,组间比较,统计学差异不显著,学龄前组与学龄期组肺内并发症均以胸腔积液为主,分别占比88.00%和93.55%,组间胸腔积液发生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
6.学龄前组在再次手术率方面高于学龄期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学龄期组坏死性分泌物表现发生率方面高于学龄前组,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7.有坏死性分泌物组的FEV1/FVC、FEF50的值比镜下无坏死性分泌物的值低,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经ROC曲线分析,FEV1/FVC提示存在坏死性分泌物的灵敏度较强,具有统计学意义。
8.有肺内并发症组FVC、FEV1、PEF、FEF25、FEF50的肺通气功能值低于无肺内并发症组,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9.支气管镜术后体温平稳48小时后肺通气功能FEV1、FEV1/FVC、PEF、FEF25、FEF75、FEF25-75的指标略低于术前肺通气功能,P<0.05,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0.BAL干预治疗后1个月再次监测肺通气功能,未发现存在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和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者,但仍有77.77%患儿存在小气道功能障碍。急性期组的肺通气功能中PEF、FEF25、FEF50、FEF75、FEF25-75的值比恢复期组低,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结论:1.对于学龄期年龄较大的儿童,发生重症肺炎时,其肺功能受累更严重,因此出现重症表现需要及时处理。
2.当临床表现出呼吸困难时,要提高警惕,FEF25对呼吸困难的预测灵敏度及特异度较高,可以帮助评估病情,并协助早期识别。
3.学龄期组镜下坏死性分泌物发生率较高,FEV1/FVC对其预警灵敏度较强,协助早期识别,尽早治疗。
4.术后肺功能FEV1、FEV1/FVC、PEF、FEF25、FEF75、FEF25-75均略低于术前,对于严重肺功能障碍的患儿需谨慎选择急性期手术。
5.支气管镜可以迅速恢复重症肺炎患儿大气道肺通气功能,对于小气道通气功能恢复情况尚需进一步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