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应用螺旋CT结合Simplant专业软件对预种植区骨密度进行定量测量,测量结果结合Lekholm和Zarb分类法对预种植区骨进行分类。方法:对69例拟种植患者利用美国GE公司HispeedPR16排螺旋CT机(扫描层厚0.625mm,螺距1.25mm,120kV,190~220mAs,曝光时间6~8s)对患者头颅进行扫描,从中得到的原始数据以DICOM3.0格式存放。扫描图像运用Simplant专业软件进行重建,对173个预种植位点骨密度进行测量,骨密度结果用Hounsfield units(HU)表示。利用SPSS1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不同区域骨密度的差异,并分析骨密度和种植区域与年龄的关系。结合Lekholm和Zarb分类法进行颌骨质量分类,分析颌骨质量和种植区域与年龄的关系。结果:1.所有预种植位点平均骨密度为(679.96±267.70)HU,前下牙区平均骨密度值最大,为(962.96±87.47)HU,其次为后下牙区(774.07±260.34)HU,前上牙区(765.71±191.28)HU,骨密度值最小为后上牙区(531.52±235.94)HU。2.利用Lekholm和Zarb分类法对颌骨进行了分类,将颌骨分为Ⅰ类骨、Ⅱ/Ⅲ类骨、Ⅳ类骨。所有预种植位点中Ⅳ类骨占21.0%,Ⅰ类骨CT值大约>+900HU,Ⅱ/Ⅲ类骨CT值大约为+450~+900HU,Ⅳ类骨CT值大约为0~+450HU。3.前下牙区Ⅳ类骨最少,后上牙区Ⅳ类骨最多(P<0.01)。随年龄增长,骨密度值逐渐下降,Ⅳ类骨所占比例逐渐增大。结论:所有预种植区域中,前下牙区平均骨密度值最大,后上牙区平均骨密度值最小,随年龄增长,颌骨密度逐渐下降。根据Lekholm和Zarb分类法,大多数种植位点骨密度分类为Ⅰ类骨和Ⅱ/Ⅲ类骨,Ⅳ类骨所占比例较小,随年龄增长,Ⅳ类骨所占比例逐渐增大。螺旋CT可以提供种植区骨密度的信息,对种植的术前设计和术后评估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