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日两种语言中都吸收了大量的外来词,汉日外来词在吸收方式以及外来词的本土化上存在着相同点,同时也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对此,前人和时贤都做过较深入的研究。但以往的外来词研究,多是研究外来词是从哪里来的,什么时候传来的,为什么传来的和怎样传来的,本文则以现代汉语和现代日语中的音译外来词作为研究对象,在优选论的框架下,运用演绎和比较的方法,深入研究了音译外来词是怎样服从或适应受语的语音系统(包括音节结构)的,不同的语言在借入同一语言的词汇时都作了什么样的调整,有哪些不同特点和共同规则。因此,本文的研究不仅扩充和深化了外来词的研究范围,而且具有类型学的意义;不仅解释了外来词是怎样服从或适应汉语和日语的语音系统(包括音节结构)的,而且从类型的层面上显示了汉日两种语音系统的个性和共性。由于外来词不仅具有语言功能,还具有文化功能和社会功能,实质上是语言、文化、社会三种符号的合一,外来词不仅受语言规则制约,也受社会文化心理制约,本文的研究还进一步显示了这两种不同的制约,揭示出中日两国对待外来词的不同社会文化心理。 本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介绍了传统研究方法下的先行研究及优选论的理论框架,阐述了本文研究的角度、目的和意义、方法和材料;第二部分是对英、日、汉音节结构及成分的详尽描述和对比分析,由于音译外来词的生成规则主要同源语(英语)和受语(汉语、日语)的音节结构和成分有关,因此,本章内容是优选论分析法的基础;第三部分在优选论的框架下,对汉日音译英语外来词进行对比分析,分别考察了源语的单音节词和多音节词音译成汉语、日语时的制约条件及规则序列,显示了两种语言中音译词规则序列的共同点与不同点,并从音系结构的差异上作出了解释;第四部分讨论了音系制约条件以外的音译词使用情况,这些使用上的特点,有的涉及语言的其他层面,有的涉及社会文化心理,说明一种语言现象不仅仅受子系统的规则制约,还要受到其他语言规则以及社会文化心理的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