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自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政治动员便是科学社会主义实现的必经环节。作为一套有明确政治目标的整体性学说,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体现出发动人民、动员民意、鼓舞人心、凝聚群力、号召革命的深刻政治动员意义。为了研究需要,本文以马克思主义整体中的哲学基础,即历史唯物主义为对象,探究其在人类历史观革新和历史规律揭示中所彰显的政治动员价值。历史唯物主义作为一种塑造、影响、引领人类思维观念和社会历史发展认知的哲学理论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政治动员便是科学社会主义实现的必经环节。作为一套有明确政治目标的整体性学说,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体现出发动人民、动员民意、鼓舞人心、凝聚群力、号召革命的深刻政治动员意义。为了研究需要,本文以马克思主义整体中的哲学基础,即历史唯物主义为对象,探究其在人类历史观革新和历史规律揭示中所彰显的政治动员价值。历史唯物主义作为一种塑造、影响、引领人类思维观念和社会历史发展认知的哲学理论,在鼓舞、征召、发动广大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投身社会主义革命事业的实践进程中,起到了强大的精神领域的政治动员作用。人类社会主义的历史推进进程,离不开先进思想理论的政治动员,离不开政治动员下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响应与踊跃参与。本文正是以政治动员为研究视角,分析了历史唯物主义所蕴含和体现的相关价值和意义。本文采用总分结构,一共统摄四章。第一章为本文的导论部分。首先,从宏观层面介绍了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政治动员意义研究的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由此得出无论是理论层面还是现实层面本文都具有的一定研究价值。紧接着,针对国内外学界的研究现状,本文展开了文献统计与分析述评,总结了既有的几种研究视角,并基于此阐述了继续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最后,本章介绍了本文作者将会采取与运用的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并对可能遇到的难点进行了分析,阐述了本文可能达到的些许创新点。这一章作为全文的铺垫部分,为之后章节下一步的详细展开奠定了基础。第二章至第四章为逻辑并列的关系,从历史唯物主义的三个内涵方面分别展开,论述了历史唯物主义所体现的政治动员意义。第二章作为本文主体部分的开始,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在回答“历史之问”,即人类社会历史是“如何发展”这一问题时,所体现出的对于无产阶级政党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的政治动员意义。本章主要是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原理,包括社会基本矛盾规律原理、社会形态更替规律原理中探寻它们对社会主义革命事业推进所产生的政治动员价值。第三章从历史唯物主义对资本主义“时代之问”,即资本主义“向何处发展”问题的回答中,探寻其对无产阶级投身社会主义运动所起到的积极的政治动员意义。本章主要从政治动员视阈审视与分析了“两个必然”理论、阶级斗争理论、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理论。第四章从历史唯物主义所回答的“历史主体之问”,即“谁创造历史”的问题中,分析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原理对无产阶级政党政治动员目标的确立所提供的科学理论指导,对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历史使命意识、历史责任意识、历史主动意识所产生的极强的鼓舞与感召作用,对发动人民群众积极投身变革社会的历史能动活动具有的强大的政治动员意义。历史是人的历史,而人具有盲目性,无数的个人会根据自己的主观目的自发地创造历史,因此就需要政治动员,来引导无数历史的“分散力”汇聚为拥有既定历史目标和方向的“合力”。人类社会主义美好社会实现的伟大事业,就尤为需要历史唯物主义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先进理论的政治动员,在政治教育、感召、引导、发动下,广大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就会变成推动历史变革发展的“合力”,马克思主义对未来美好社会的设想就会得到广泛实践、就会获得成功实现。马克思主义自创立以来的理论与实践表明,它的实质就是一套从哲学、经济、政治等多重角度,发动人民、动员民意、鼓动人心,为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响应并投身推翻资本主义,建立社会主义的政治动员理论,本文正是在这层意义上,对于历史唯物主义所具有的政治动员意义展开了探究。
其他文献
清代是我国封建历史上最后一个君主集权专制王朝,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传统法律制度的发展也推向了最高峰。清代刑事审转制度是针对重大刑事案件的一项程序性规定,具体是指,人犯被判处徒、流、死刑的重大刑事案件,经州县初审后,需逐级向上级衙门申报复审,直至有审结权的级别批准,判决才能正式生效。审转制度是清代重大刑事案件审判活动运行的主体框架,更是推动整个审判过程前进的重要制度性规定,在清代重大刑事案件的司法审
背景:大学生群体承受着学业、社交、就业等多方面重荷,由此滋生的过度压力、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进而导致了该群体心理健康问题频发,自杀事件时有发生。如何有效地减少大学生负性情绪也成为了学界研究重点。大量研究发现身体自尊和整体自尊在体育活动与负性情绪之间的作用值得探讨。目的:探究体育活动、身体自尊、整体自尊和负性情绪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并检验身体自尊和整体自尊在体育活动与负性情绪之间是否存在链式中介作
2022年2月,二十一世纪第十九个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无论什么时候都要稳定农业,发展农业,把三农工作做好,做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安宁,推动经济平稳向前发展,乡村振兴建设作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持续推进。农业发展、农村进步、农民富裕仍然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上边千条线,下边一根针”很好的诠释了农村基层组织中村干部的定位,他们在农村执行党的政策,是党中央和群众之间的纽带,是党和国家“三农”工作最直接
随着云计算,边缘计算与内容分发网络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内容服务提供商选择购买使用基于云边缘的内容交付网络。对于内容服务提供商来说,为了扩展网络范围,降低成本,他们可以选择在不同的地区分别租用不同的云服务器和边缘服务器并购买一定的初始带宽容量来搭建内容交付网络,并可将最终用户的请求重定向到任何服务器进行调度。然而,为了保证经营的可持续性,他们需要在重定向时同时考虑货币成本和用户服务质量两个方面的问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学生体质健康,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少年强中国强,体育强中国强”,并号召全国广大青少年学生积极投身体育锻炼,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为祖国建设的栋梁之材。当前,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是高校体育工作的重要评价指标,《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是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好坏的最直接体现。如何科学准确的分析评价《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促进学生积极投身体育锻炼,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
当今,高性能计算领域的科研进展如火如荼,处理器计算速度突飞猛进,TOP 500超级计算机的角逐也是日新月异。但随着计算能力的与日俱增,超算集群中网络子系统的瓶颈逐渐显露,传统以太网络因性能低下和管理复杂等原因逐渐退出HPC(High Performance Computing)的历史舞台,另一方面,以高带宽、低延迟著称的IB(InfiniBand)网络横空出世,受到了 HPC领域广泛地欢迎与应用。
社区矫正的形成始于西方国家,其在中国引入较晚,经过多年来的试点探索、模式改进,其特有的工作制度以及工作程序正在不断发展和完善。我国自确立社区矫正制度以来,分别经历了部分试点探索、扩大试点范围、全国范围试行以及全国推广执行四个阶段,目前以立法的形式在全国范围内执行。由于国内外刑罚执行制度和环境的不同,我国在开展对社区矫正对象的帮教工作时,尚无十分有效的方法,只能借鉴西方国家的相关措施,并结合我国实际
农村基层社会治理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对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现具有特别重要的价值。新时代,应紧紧抓住时代机遇,加强农村基层社会治理,以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现代化助推国家治理的现代化。本文聚焦“新时代加强农村基层社会治理”这一主题,按照“什么是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建国以来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历史演进”“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现状”和“怎样加强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逻辑展开。从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理念、主体、客体、资
在国际投资领域,随着投资保护主义的兴起,多边主义受到冲击,国际投资规则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近年来,非洲总体政权稳定、经济形势向好,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和人口红利等优势不断显现,非洲逐渐成为外国投资的重要目的地。2020年在世界经济受到大流行病的强烈冲击,中国经济显现出强大韧性,在保障本国经济稳定的前提下,中国资本输出国、外资流入国的双重身份进一步凸显。在中非合作方面,自中非合作论坛建立20年以来中国
姜敬爱20世纪上半叶生活于朝鲜半岛,是日本殖民主义残酷统治时期的著名女作家。她在小说创作中聚焦庶民女性群体,描写庶民女性在殖民地社会中受到的多重压抑和觉醒。本论文主要以斯皮瓦克的庶民女性理论为依托,以文本细读为研究方法,研究姜敬爱小说中体现的庶民女性的主体性。论文主体部分分为三章:第一章考察姜敬爱小说中庶民女性的声音。在姜敬爱的小说中,庶民女性在多种压迫下沉默失语。即使发出声音,也无法被他人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