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突散囊菌发酵甜荞主要功能性成分变化和功效研究

来源 :湖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zybb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甜荞在我国栽种历史悠久,不仅含有丰富营养成分,还含有大量的功能活性成分。其富含的营养成分、功能成分,使得甜荞具有很多功能特性,如降血脂、抗氧化作用等。目前,我国的荞麦深加工相对较落后。本文利用微生物固态发酵甜荞,研究甜荞发酵后主要功能性成分变化,及对发酵后甜荞功能特性进行验证。为甜荞产品的加工与利用,提高产品附加值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如下:1.冠突散囊菌发酵甜荞麦主要功能性成分变化与发酵条件优化分析利用冠突散囊菌(毛霉和根霉作对比)进行甜荞麦固态发酵,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甜荞发酵条件,结果表明:冠突散囊菌发酵甜荞,其总酚与黄酮含量呈明显上升趋势,而毛霉与根霉发酵甜荞,其总酚与黄酮含量上升趋势平稳,相比之下,冠突散囊菌发酵优势明显。当冠突散囊菌发酵温度为28℃,时间为4d,固液比为1:0.6,物料厚度为2cm时,甜荞麦总酚含量最高可以达到12.468mg/g,是未发酵的2.3倍。当冠突散囊菌最佳发酵条件发酵温度为28℃、发酵时间为8d、固液比为1:0.6、物料厚度为1.5cm时,甜荞麦黄酮含量最高可达到4.375mg/g,是未发酵的2倍。结果表明通过冠突散囊菌固态发酵甜荞能明显提高其总酚和黄酮含量。2.冠突散囊菌发酵甜荞功能性成分与相关酶活相关性研究冠突散囊菌发酵甜荞多酚氧化酶活性在6d时含量达到最大,为53U。多酚氧化酶活性与总酚含量变化的相关系数为0.885,表现为显著正相关(P<0.01),说明发酵过程中多酚含量的变化与多酚氧化酶活性密切相关。冠突散囊菌发酵甜荞其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在6d含量最大,为26.2U,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与黄酮含量的相关系数为0.977,表现为显著正相关(P<0.01),说明发酵过程中黄酮含量的变化与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密切相关。3.冠突散囊菌发酵甜荞体外抗氧化糖脂代谢相关酶抑制率的研究采用体外活性评价手段,探究发酵后甜荞体外抗氧化、抑制糖脂代谢相关酶活的功效。分析不同时间冠突散囊菌发酵甜荞产品的5种抗氧化能力及α-淀粉酶活抑制率、脂肪酶活抑制率,结果为发酵6d的甜荞铁还原能力最高为0.47mmol/g,是未发酵甜荞的6.3倍;发酵6d的甜荞总抗氧化能力最高为1.16mmol/g,是未发酵甜荞的1.3倍;发酵8d的甜荞抗超氧阴离子能力最高为980.55mmol/g,是未发酵甜荞的3.3倍;发酵6d的甜荞抑制羟自由基能力最高为424.88mmol/g,是未发酵甜荞的1.3倍;发酵6d的甜荞DPPH自由基清除率最高为68.74%,是未发酵甜荞的1.9倍;发酵6d的甜荞对α-淀粉酶抑制率最高为64.3%,提升了34%;发酵6d的甜荞对脂肪酶抑制率最高为32.3%,提升了32.3%。以上表明冠突散囊菌发酵甜荞麦能够提高甜荞麦的体外抗氧化性、抑制糖脂代谢相关酶活的效果。发酵6d的甜荞麦体外总抗氧化性、抑制糖脂代谢相关酶活的效果最佳。
其他文献
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DRDO)负责人阿维纳什钱德尔近日宣布,印度首艘核潜艇歼敌者号将在1~2个月内具备发射携带核弹头的K-4(代号BO-5)弹道导弹的能力。印度战略和技术中心专家
乳酮糖作为一种理想的双歧杆菌增殖因子,是半乳糖和果糖组成的二糖。本文主要阐述了乳酮糖的理化性质,生理特性及其在食品工业上的应用。
工业大气污染治理问题应当从环境经济政策体系的构建上着手,才能从根本上治理好工业大气污染,提升我国的生态环境建设水平。本文着眼于我国环境经济政策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五脏是藏象理论的核心内容,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通过对近年来关于中医五脏方面的理论文献研究整理,综述中医五脏的理论现状。目前,学者们在五脏本身、五脏
以模糊数学理论为依据,用C语言编制计算机程序,对食品的感观指标进行运算处理,所得结果不但客观真迅速,而且大大减轻了手工计算的工作量,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
给出一种适合通用高速飞行器(CAV)的预测校正再入制导方法。首先基于再入高速飞行器三自由度运动模型,研究了再入过程中CAV受到的过程约束。基于准平衡滑翔条件给出了在指定倾
环境检测有利于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方向、有利于环境污染的有效控制、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但是在环境检测过程中还存在着缺乏全面性和合理性、技术和设备不够先进和专
土建类高职院校门式刚架结构教学还仅仅局限在传统的理论讲授上,课程的特点使教师无法用更生动的方式把枯燥的内容表达出来,实训教学也受到多方面局限,同时也跟不上社会对网
针对正交频分复用(OFDM)系统传输的符号具有很高峰值平均功率比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自适应交织方法,该方法采用门限控制技术,对经过K-1路交织器后符号的峰均比进行自适应控制,
目的探讨血尿酸(UA)水平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发生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对象来自2006~2007年开滦集团公司员工健康查体数据库,选取符合T2DM诊断标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