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星命术是星占术的一种类型,主要用于推算普通个人的命运以及祈福禳灾。这类星占术以星曜为基础、对象和中介,在操作实施的过程中涉及星曜的运行位置和运动规律、历表的制定等内容,与天文、历法有着紧密的联系。它是一套有关当时的人们和社会是如何利用星曜来推算普通个人命运并满足个人结婚、生子、祛病、升官、发财、祈福禳灾等实际需求的知识体系。在中外文化交流传播的大背景下,域外的生辰星占术进入中国,在此基础上,星命术在中土兴起,并在唐宋时期展开发展和演变的一系列融合过程。本论文主要集中讨论域外以及中国传统元素在星命术融合发展中的具体变化和演进过程,为此,本论文主要围绕日月五星以及二十八宿、黄道十二宫、十二命宫、五行、本命等五个主题展开具体的分析和讨论,并对星命术在唐宋时期发展的社会背景以及生存状况进行考察。除第一章“绪论”外,第二章主要探讨唐宋时期星曜在军国星占术与星命术中的区别和联系。讨论了五星和七曜分别作为一种属性,在军国星占术和星命术中对二十八宿星占的影响;同时以土星为案例,讨论这一时期的军国星占术和星命术在社会中发生接触和碰撞时,星曜在星占术中的吉凶取向所发生的演变;最后讨论了星命术在中国朝着本土化方向发展的过程中,对军国星占术具体内容的借用和演变。从这些分析中可以看出,中国军国星占术对在中土发展的星命术发挥着自身的影响,然而反方向的影响并没有发生。第三章讨论唐宋时期黄道十二宫的本土化发展及其星命内涵的演变。梳理了黄道十二宫在唐宋时期流传的不同名称尤其是中文名称;详细探讨了流传在中土的黄道十二宫至少存在10种不同的顺序及其所反映的中外不同的天文、星占背景;还分析了黄道十二宫在星命术中与七曜五行、二十八宿以及十二地支等组合进行着一系列对应和配置,这种配置使得黄道十二宫和二十八宿之间发生了所谓的“宫度之争”,而且这种对应使得黄道十二宫原本所拥有的星命内涵逐渐衰减,进而成为其他术数的一套符号化的坐标系统。这一发展和演变使得黄道十二宫的形式和名称虽然在中土广泛流传,其作用和意义在星命术中却逐渐消失。第四章主要讨论唐宋时期十二命宫在中土流传和发展的状况。分析了十二命宫的名称和顺序在中土的各种文献中存在差异,但存在一种比较主流的流传顺序;还探讨了身宫这一概念在命运推算过程中的作用和重要性;着重讨论了命宫的起算方法,这些不同的起算方法均以太阳的运行为基础,这类方法与命宿以月亮的运行为基础有所区别,这种区别显示出命宿、命宫概念在从域外传入中土的过程中发生了演变,在这种演变中,宿直纪日这种将太阳、月亮两种不同的天体运行和纪时系统结合在一起的方法,扮演着关键的角色;最后讨论了十二命宫内部在强弱、阴阳方面的分类以及这一体系在命运推算过程中的具体作用和功能。第五章探讨唐宋时期星命术在发展过程中对传统五行理论的吸纳。讨论了域外星命元素传入中国之初,就力图与五行理论中的时间、五方、五色、五行四季王相休囚死等内容进行拼凑和形式化的融合,以实现其本土化;分析了这种努力倾向日益从表面到深入,从佛教单方面到佛、道以及中国本土术数等各方势力共同推进;并探讨了在这一努力中,五行理论中的许多具体规则和方法都被运用于星命术,如五行生数被用作推算生子和兄弟的数目,同时一些新的内容也产生出来,如道教中缺乏坚实天文基础的“五斗系统”等。这反映出中国传统的五行理论在星命术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构建星命术体系的基本理论之一。第六章讨论唐宋时期本命干支体系与星曜体系的并存。以“本命日”的确定方式为切入点,分析了中国传统中以生年为基础,以地支、干支和生肖为表现形式的本命干支体系;探讨了唐宋时期在域外因素的影响下,中国发展出新的与生年、生月、生日相对应,以星、宫、曜宿等星曜为表现形式的综合性本命星曜体系,这两种本命体系在唐宋时期形成并存局面;并探索了在这一发展中,传统的以生年为基础的本命干支体系也采用了北斗七星的新形式,而综合性本命星曜体系自身就是域外星曜体系和中国本命信仰相结合的产物,在此基础上,这些星、宫、曜宿等本命概念逐渐本土化,发展出干支形式;此外还讨论了在这一系列演变中,出现了本命元辰这一概念和推算方法不断地被使用和改造的例子。从这些分析可以看出,不仅星命术在发展过程中利用了中国传统本命的内涵和表现形式,而且这一传统元素在与星命元素进行融合的过程中自身也有了新的发展和演变。第七章结语部分,主要讨论星命术在唐宋时期发展的社会背景与生存状况。分析了唐宋时期星命术发展的环境基础、思想基础、理论基础和社会基础;探讨了星命术在唐宋时期被社会各阶层所接受,以及以理性的方式分析、质疑、否定星命术的现象;讨论了佛教在发展星命术的过程中强调星曜的特征,以及道教在这一过程中对五行体系的重视,同时,佛教和道教在星命术融合域外与传统元素的过程中都有创造性的发挥,于原本的内容和方法之外发展出新的概念和形式。此外,还探讨了唐宋时期八字算命术与星命术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影响。唐宋时期的星命术在中外文化交流传播的大背景下发展和演变,这一发展和演变朝着本土化的方向进行,其方式是继承、改造和融合域外与传统两类元素。星命术在这三位一体的进程中不仅吸收和利用了域外生辰星占术中的基本组成元素黄道十二宫和十二命宫,并吸纳了七曜、二十八宿这些基本元素在域外生辰星占术发挥作用的方式,而且将中国传统的五行理论与这些域外元素进行融合,并在星命术中发展出本命的星曜体系这一信仰实践,这种融合使得星命术这一新术数门类在唐宋时期完成了体系的建立,成为中国星占术史和数术史上内容和形式完备的一个类别和分支。本论文对唐宋时期星命术具体发展过程的探讨,旨在深化对唐宋时期有关五星七曜、二十八宿、黄道十二宫的天文星占内涵的认识;加深对当时各地区的民间信仰和社会生活文化在命运推算和祈福禳灾方面的了解;促进对唐宋时期中外文化交流和融合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