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老龄化社会趋势中,老年孤独是当前老年人健康生活面临的突出问题。广场舞最初是古代的统治阶级用来宗教祭祀的一种仪式方式和手段,之后,这种形式逐渐演变为祭祀仪式。作为中老年工作或生活之余的休闲项目,广场舞成为中老年人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场舞参与者的行为动机是参与者受广场的情境性因素影响,个体产生多元化行为的内在原因。本文通过对人民日报、新浪等知名网站相关资料进行内容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参与式观察与深度访谈法搜集资料,运用扎根理论分析参与者多元化行为特征及动机演变过程。构建广场舞参与者的行为特征及动机演变的理论模型。经过结果分析后,得出结论如下:(1)广场舞参与者多元化行为是广场舞参与者受群体极化影响下产生的广场舞行为与广场舞冲突行为。广场舞行为特征表现为自发性、高热情、集体性;广场舞冲突行为表现为极端性、破坏性、无序性。(2)受群体极化的影响,广场舞多元化行为是同一个集体中同一类群体表现出来的不同的行为方式。参与者广场舞行为的高热情会造成其行为的极端化和无序性的加强;反过来,这种群体极端化的现象也会从某种程度上凝聚起更强的集体性和高热情。(3)广场舞参与者早期以孤独感为主要内驱力投入到广场舞中;中期通过其他广场舞参与者之间的集体互动,形成集体认同,寻找表演“舞台”;最终从集体认同演变为日常生活的集会仪式感,形成了一条以孤独感到集会仪式感为主题故事线的动机演变过程。广场舞参与者的动机演变4个核心编码分别是孤独感、集体互动、集体认同、集会仪式感。(4)广场舞参与者的动机随着时间的投入而发生着不同变化,主要表现为:以孤独感作为主要内驱力到寻找表演“舞台”的行为变迁;以孤独感—集会仪式感为主题故事线的情感变迁。构建广场舞参与者多元化行为特征及动机演变的理论模型。(5)在动机演变的过程中引发的冲突,建议:减少孤独感;鼓励社交互动以弥合代际差异;树立正面媒介形象进行广场舞的正确舆论宣传;重塑集体记忆加强仪式感;树立群际机制规范群体成员行为等入手进行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