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源远流长的三晋文化哺育出众多优秀的电影人才,以赵树理、马蜂及张平为代表的山西文艺创作队伍最为出色。马烽、孙谦、西戎等老一辈作家创作了大量优秀的电影文学剧本,特别是孙谦为新中国电影文学的重要开拓者之一,创作了包括《我们村里的年轻人》《万水千山》等20余部电影文学剧本。不仅如此,配乐大师赵子岳,著名表演艺术家陈强,著名导演贾樟柯、宁浩都是从山西这片热土走出去的电影人。山西电影制片厂作为山西影视产业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之一,有很强的研究价值。纵观山西电影制片厂五十年的发展,特别是过去十年,迅速崛起,在众多小型省级电影厂中脱颖而出。从2003年到2004年,山西电影制片厂拍摄的故事片数量两年排名全国前三,除数量上的突飞猛进,质量上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影片风格,以《暖春》为代表的人间真情三部曲以250万的小投资换来了两千多万的高票房,还发行到中国香港澳门、中国台湾以及朝鲜、日本等海外地区,在香港创造了60万港币的票房成绩。日本一家电影发行公司以5万美元的价格竞拍到发行权,使山西电影走出国门,填补了山西电影制片厂电影发行历史上的空白。山西电三影制片厂旨在打造小型省级电影制片厂的一面旗帜,本文将从电影政策的限制和导向这种“外力影响”和自身体制改革两方面入手,通过对山西电影制片厂的市场定位、经营理念、方式的独特之处进行深入分析阐释,它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可为各中小型国有制片企业所引用借鉴,充分了解中国电影产业链的基础之上探索电影投资融资方式等振兴之道。文章共分为四个章节。前言部分对论文的整体情况作了简述,包括国内外研究现状和成果、研究意义和目的等方面。第一章,是对山西省电影制片厂厂史作了比较细致的整理和划分,把山影厂50载的历史划分为四个阶段,分别叙述。第二章作为论文的重点,分析总结山西电影制片厂的战略定位和经营策略的转变,十年的跨越式发展,笔者将山西电影制片厂的成功经验总结为——品牌经营策略和独特的营销模式。第三章则是在第二章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山西电影制片厂的发展方向和前景。把山影厂放在企业转制,电影市场改革的大环境之下进行分析,从主旋律电影发展和二级市场开发两个论点入手,客观分析,寻找山影厂下一步发展的方向和方法。在最后一部分,通过和宁夏电影制片厂的对比,希望能对山西电影制片厂进一步市场化发展提供一些可行性建议和意见。结语部分是自己在近一年在调查采访过程中对山西影视的感悟和思考以及对山西电影制片厂未来的美好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