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普法栏目剧》对受众法律认知的影响

来源 :西南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dsly2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构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我国法治建设日益完善,法律意识渐入人心,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国持续推进的普法教育工作。中国法治建设需要借助电视这种大众传媒手段,宣传法的精神、普及法律知识、弘扬法律意识,可以说电视法制节目是法治建设的一种载体和手段。央视《普法栏目剧》于2011年4月18日在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首次亮相,该节目以情景剧、系列剧等手法真实再现法律案例,这种生动普法的方式受到观众的喜爱,也产生了深刻的普法教育意义。本研究以央视《普法栏目剧》为主要研究对象,综合使用内容分析法和问卷调查法,探讨该节目内容有哪些涉法特征,对受众法律认知产生了哪些影响。通过对抽取的174份样本的内容分析,发现节目在选题上存在“重刑轻民”的现象,分配在故事演绎上的时间远远高于法律知识讲解。对实施违法或犯罪行为的人物呈现有明显倾向性,较少关注农民和未成年人群体。主持人在节目中的串联和引导功能明显,传递法律知识的专业型功能表现较弱。血腥暴力、赌博吸毒等吸引眼球的刺激性画面出现频次不高,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官方平台的严格审核与把关。本研究在内容分析结果的基础上设计“央视《普法栏目剧》受众法律认知效果”调查问卷,调查央视《普法栏目剧》对受众法律认知的影响。根据调查显示,受众更多感知和记忆的主题偏向婚姻、继承等家庭纠纷类和强奸、故意杀人等刑事案件,与受众观看倾向具有一致性。节目形式结构对受众的法律注意程度和法律了解程度产生影响,引起受众对节目普法效果的负面评价。节目观看频率和观看目的对受众法律认知也存在一定的影响。
其他文献
随着教育全球化的深入,全球胜任力越来越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西方国家率先对全球胜任力进行研究,我国紧随其后,从借鉴他国理念开始,逐渐向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全球胜任力教育
为进一步提升烟支传递平稳性和加工质量,以ZJ119-MAX接装机负压通道为研究对象,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研究了通道内的流场分布。根据气体流经通道的结构原型,对负压通道
文章利用青海省民和县1961-2010年雷暴观测资料,计算了民和县气候趋势系数、气候倾向率,分析了民和县雷暴发生的初、终日及其雷暴日数的年际、月际变化、日变化、雷暴来向,结果
北京同文馆是近代中国由政府设立的最早的一所近代化学校,尤其是它对近代国际法的翻译与教学对国际法在中国的传播起了极大的影响,它翻译了一系列的国际法著作,开设了国际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