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水画发展到五代两宋时期开始走向成熟,并且成就了中国山水画发展史上的第一座高峰。纵观五代两宋山水画的发展概况,可以看出在这个既短暂而又繁荣的时代里,虽然山水画不止一次出现新的面貌,但基本上是以“全景山水”和“边角山水”两种构图模式为主流,经历了从丰满雄壮的“全景山水”逐渐向空灵幽远的“边角山水”的转变。这两种构图模式的演变不单单是在选景布局上的调整,更是内在审美趋向的变迁,并且还带来一系列笔墨技法、幅式形制和造境意识的转变。造成这两种构图模式转变的原因,既有艺术语言自律式发展的内部原因,又有社会时代大环境的外部影响。本文从五代两宋时期的山水画发展概况和传世的经典作品入手,通过对整体审美意向的比较和具体表现形式的研究,希望能够系统地梳理从“全景山水”到“边角山水”的演变轨迹,并且重新审视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山水画变革。全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论述:第一部分,主要针对五代两宋山水画的构图面貌做整体综述,并且分析“全景山水”和“边角山水”背后所依托的哲学思想。第二部分,从对空间的认知方式、造境意识、表现手法这几方面来看“全景山水”和“边角山水”大的审美趋向变迁。本文以“以大观小”与“以小观大”、“壮丽大美”与“秀丽小趣”、“真景山水”与“诗意山水”等几个方面为主线,分别进行比较分析,旨在挖掘这两种构图模式演变背后的审美趣味的变迁。第三部分,从幅式形制、笔墨皴法、点景人物这三方面来看“全景山水”和“边角山水”具体表现形式的转变,以“立轴、横卷”与“小品、团扇”、“雨点、披麻”与“大斧劈”、“市井平民”与“携琴访友”这几个关键词为主线,分析山水画审美趋向变迁的具体表现。第四部分,从时代背景、社会制度、地域特征及其艺术语言自身的发展演变这三部分来分析“全景山水”到“边角山水”转变的原因。第五部分,总结阐述了这两种构图模式的嬗变对中国后世山水画艺术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