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经济总量快速增长的同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多扩大,我国的城乡人均收入比达到3.33左右。为了增加农民收入,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党和中央从2004年起,连续七年下发的“一号”文件都是关于“三农”的。我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支农惠农的政策措施,旨在增加农民收入。这些政策措施主要以政府财政支出手段为主。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近年来我国的财政支农政策并没有达到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理想效果?要回答这两个问题,就必须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及财政支农效果进行深入研究。另外,由于我国区域经济差异比较明显,城乡收入差距在东、中、西部地区也表现出不同的水平,考察不同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及财政支农效果,将加深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认识。本文首先建立了城乡两部门的经济模型,推到出城乡居民的人均收入比,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对影响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因素进行分析。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在于政府实施的城市偏向型政策,这些政策表现在财政、金融、户籍、价格、土地征收等多个方面。为实证分析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决定因素,评价财政支农支出的效果。本文建立了包含31个省级单位的2000-200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模型,重点分析2004年以来财政支农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效果。实证结果表明,地方财政支出规模显著扩大城乡收入差距,财政支农支出水平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不显著。而从城乡消费水平差异的回归结果来看,地方财政支出规模及财政支农支出都能显著缩小城乡消费差异。实证结果还表明,我国的金融发展规模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显著为正,而农村金融发展效率指标能显著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城乡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差异、城乡劳动生产率差异、市场化程度、工农业价格“剪刀差”、土地财政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是显著为正的,而城市化、现代化能显著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东、中、西部地区的回归结果略有差异,地方财政支出在东部和西部地区能显著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而中部地区的影响是正的。最后,本文提出了缩小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政策建议。改革以地方GDP增长为主的政绩考核体系,纠正城市偏向;提高财政支农比例,保障支农政策的实施效果;提高农产品价格,给农民更多征地补偿;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发展农村金融,提高农村金融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