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究白介素-1α(Interleukin-1α,IL1A)基因插入/缺失多态(rs3783553)与中国人群斑秃易感性的关联性,进而探讨其中的具体分子机制。 方法: (1)采用对华东及华南地区两个独立的病例对照研究(其中华东地区病例数为208例,对照组数为416例;华南地区病例数为105例,对照组数为210例),PCR扩增结合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候选多态进行基因分型,Logistic统计分析IL1A基因多态与斑秃的关联性。 (2)通过构建的荧光素酶表达载体,与miRNA共转染人皮肤细胞系(A-375和CCD-1095Sk),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进行检测。 结果: (1)在病例组及对照组,rs3783553位点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用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性别、年龄,对两个地区的人群整体分析后发现,与Del/ Del相比,携带有Ins/Del和Ins/Ins基因型的个体斑秃易感性明显降低(OR值分别为0.55和0.47;95%CI分别为0.41-0.75,0.28-0.76;P值分别为6.24×10-5和0.001)。我们对发病年龄进行了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分层后Ins/Del和Ins/Ins基因型等位基因的保护作用仍能体现,早期发病组(<30岁)携带有Ins/Del和Ins/Ins基因型的频率(41.3%)明显低于晚期发病组(60.4%)(OR=0.48,95%C.I.=0.29-0.77, P=0.001)。 (2)将Pre-mir-122与重组载体共转染A-375和CCD-1095Sk两种人皮肤细胞系。实验结果显示,在加入的Pre-mir-122浓度逐渐增加时,与含有“TTCA”插入型等位基因的载体比较,含有“TTCA”缺失型等位基因载体的荧光强度则显著下降,并呈现浓度依赖趋势。 结论: (1)中国人群中rs3783553插入缺失多态与斑秃易感性存在显著关联,这种阳性关联在早期发病组更为明显。 (2)功能学实验显示,rs3783553插入缺失多态可能通过影响miR-122与IL1A-3′UTR的紧密结合,从而调节IL1α的表达,进而参与斑秃的发生。我们的实验结果提示IL1A有望成为研究斑秃发生机制、早期诊断以及生物治疗的新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