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种金属扫描激光--电弧复合焊接界面均质化及其增强性能机理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dlw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异种金属复合结构是轻量化设计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但是因为极易形成脆性金属间化合物(Intermetallic compounds, IMCs),绝大多数异种金属难以在现有工艺下实现高质量、高效率的有效焊接。通常来说,熔焊效率高,但熔池反应剧烈,造成界面生长过程可控性差、工艺窗口极窄、工业应用困难;固相连接质量可控,但效率低下、环境要求苛刻、适用面过小。为此,本文以需求量大且存在相当难度的Al/Fe对接和Al/Mg搭接焊缝为对象,系统开展了异种金属扫描激光-电弧复合焊接研究,揭示了光束扫描行为对焊缝界面生长和组织性能的影响规律。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研究了Al/Fe扫描激光-电弧复合对接焊缝的形貌特征,发现光束扫描能够抑制根部Fe侧成形不均、局部未熔合等润湿不良缺陷,避免界面区域Fe基材顶部和底部的过量熔化,进而改善了焊缝和界面的宏观均匀性。在给定参数下,扫描复合焊接获得良好焊缝成形的激光功率窗口可增加到800W,是无扫描复合焊接的2.7倍。基于焊缝截面的Fe元素分布特征研究了焊缝的整体均匀性,发现光束扫描可将焊缝熔合区上、下两部分的Fe元素平均含量的相差百分比由无扫描复合焊缝的132%减少至5%,意味着焊缝整体均质化程度增加了约25倍。分析认为光束扫描驱动的熔池搅拌效应能够通过拓宽熔池下部并增强该区域的熔池流动和热量传输,有效避免热量和溶质在局部区域的偏聚现象,从而改善焊缝成形,并提高整体均匀性。
  随着工艺参数的优化,Al/Fe扫描复合焊缝界面逐渐由厚薄不均的Al5Fe2和Al13Fe4双层结构转变为≤1.8μm的薄且均匀的Al5Fe2单层结构。针对Al/Fe焊缝界面IMCs层沿板厚在物相、厚度和形貌存在明显不均匀,但现有文献通常仅讨论界面特定区域而存在片面性的现象,本文提出以界面IMCs层上/中/下三部分的厚度分布方差(δ)来定量表征异种金属焊缝界面均质化程度的新方法:δ值越小,界面均质化程度越高。计算结果表明,现有文献报道的Al/Fe无扫描复合焊缝δ值最小为0.0289,但是扫描复合焊缝δ值最小可达0.0022,意味着光束扫描行为可以将界面均质化程度提高约12倍。
  基于热力学计算和热源相互作用分析,探讨了光束扫描行为对Al/Fe复合焊缝界面生长的影响机理及其均质化原理。首先,激光束在大范围的定向扫描能进一步增强激光-电弧相互作用,避免热量在Fe侧的聚集,从而减少或抑制Fe母材的熔化,降低界面和熔池内的Fe浓度。其次,激光小孔在熔池内的搅拌能够扩大界面上、下熔流的过渡角,促进由上而下的热/质传输,并形成局部湍流来减薄界面Fe熔体,降低Fe元素含量及其在局部区域的浓度起伏。由此,扫描复合焊缝界面生长过程和均质化原理可以描述为:Gibbs自由能最小的Al5Fe2首先达到热力学条件并在界面优先形成,阻碍了Fe原子向熔池的继续溶解;与此同时,光束扫描诱发的均匀化使得界面Fe浓度得到稀释,而难以达到过饱和,从而既延缓了Al5Fe2层的快速生长,也抑制了Al13Fe4的析出,最终利于获得薄的Al5Fe2单层界面。
  建立了Al/Fe焊缝抗拉强度(UTS)和界面层厚度均匀性(δ)、厚度(τ)、物相组成的定量关系,可根据δ值分为如下两大类。第一,当δ≤0.1156时,界面层为均匀的Al5Fe2单层结构,焊缝UTS决定于τ:①当0.9μm≤τ≤1.8μm时,UTS≥130MPa;②当1.8μm<τ<3.2μm时,UTS≤110MPa。第二,当δ>0.1156时,界面为不均匀的双层IMCs结构,使得UTS<100MPa。另外,因为界面均质化程度的提高,Al/Fe扫描复合焊缝的抗拉强度和抗纵向弯曲角度最大可增加至160MPa和90o,分别比无扫描复合焊缝提升65%和96%。Al/Fe扫描复合焊缝力学性能的增强机理主要表现为三点:首先,单层IMC界面避免了双层IMCs界面之间的不均匀混合断裂,以及Al5Fe2过厚造成的脆性穿晶断裂;其次,Fe原子和Al5Fe2晶格失配诱导的相界位错塞积能够在界面形成局部强化;再者,Fe基体和Al5Fe2层间形成的波浪状界面可以增加界面有效连接长度,并通过凸起的Fe基体对界面塑性增韧,阻碍裂纹的萌生和扩展。
  研究了Al/Mg扫描激光-电弧复合搭接焊缝界面特征(基于Ti中间层),及其均质化机理。发现在优化的扫描频率范围内(60~120Hz),Ti中间层在界面能够充分熔化并通过优先形成Gibbs自由能最小的Al3Ti,大量消耗界面区域的Al熔体,有效阻隔Al、Mg的直接接触,从而避免了脆性Al3Mg2和Al12Mg17的生成,形成强度更高的Al3Ti界面层。当f=90Hz时,Al/Mg扫描复合焊缝抗剪切力增加至3.3kN(试样宽度15mm),比现有文献报道的激光焊缝最大值增加约83%。Al/Mg扫描复合焊缝剪切性能的增强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第一,光束扫描行为使得界面处的激光能量分布更均匀,避免了Ti中间层因受热不匀而造成的局部未反应或过反应现象;第二,光束扫描拓宽了熔化范围,增加了界面层在横截面上的有效连接宽度,增大了界面区域的承载面积,从而提升了焊缝剪切性能。
其他文献
金属卤化物钙钛矿材料由于其优异的光电特性和可溶液法制备的特点,引起了科研工作者们的广泛关注。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单结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实验室公证效率已经达到了25.2%,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稳定性等问题仍然制约着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产业化发展,基于TiO2/ZrO2/C三层介孔膜结构的可印刷介观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具有良好的结构稳定性,通过改善钙钛矿吸光材料在介孔膜中的结晶可获得高效稳定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另一方面,二维钙钛矿材料通常具有良好的材料稳定性,通过构建二维/三维复合钙钛矿材料可有效提升钙钛矿太阳
随着5G时代的到来,物联网智能系统得以迅速发展,物联网设备的需求量呈现出指数增长的趋势。传感器节点作为物联网系统的基本保障,其能源的长期稳定供应是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在难以进行电能接入的传感器节点,利用太阳能电池的高功率密度优势,并结合锂电等储能技术,是解决能源供给最有竞争力的技术之一。无机薄膜太阳能电池因轻薄、稳定性好以及弱光性能优异等特性,能够很好地服务于物联网传感器节点,满足其长时间工作
发光材料的应用领域涵盖了照明、显示、医疗、交通等各个方面,与人类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不同的发光材料拥有不同的发光机理和发光特性,对应着各自的优势应用领域。因此,深刻理解材料的发光机理和发光特性,有利于找到其具有特别竞争力的应用领域。当材料具有强的电子-声子耦合效应时,光激发很容易引起晶格畸变,从而捕获光生电荷,形成高度限域的自限域激子(STE)。相比于自由激子发光,目前对于STE发光的机理研究、性质调控及应用探索都处于起步阶段,亟待深入研究。本课题以Cs2AgInCl6为研究对象,率先将STE概念引入到全
固体激光器在工业领域、医疗领域、科学研究领域及国防军事领域有着极其重要的应用。掺钕固体工作物质的吸收谱与激光二极管(laser diode, LD)的输出波长匹配,适合采用LD作为其泵浦源。LD泵浦的掺钕固体激光器具有效率高、结构紧凑和工作寿命长的优势,且是四能级系统,激光阈值低。克服热效应的限制而提高固体激光的输出功率以及通过激光脉冲技术产生短脉冲激光一直备受研究者的关注。本文针对于LD泵浦的Nd:glass锁模飞秒激光器、LD泵浦的声光调QNd:YAG纳秒激光器及LD泵浦的半导体可饱和吸收镜(semi
以高清视频、云计算、云存储、虚拟/增强现实等为代表的互联网应用的发展促进了网络流量的持续快速增长。随着第五代移动通信与物联网的逐渐普及,海量终端进入互联网,导致链路需求日益多样化,且多数流量将靠近用户端。持续增长且多样化的流量给以数据中心网络与内容分发网络为代表的成本敏感的中短距离(<80km)光纤通信网络带来巨大的压力。低成本、灵活、大容量的传输技术将有助于应对这些挑战,并为下一代光纤通信系统提供技术解决方案。本论文针对中短距光纤通信中主流的低成本直接探测系统,从调制与编码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多种基于多载
涡旋光束具有螺旋型的波前相位且能够携带轨道角动量,尤其是完美涡旋光束,其亮环半径不随拓扑荷数的变化而变化,在粒子操控、光学通信、量子光学以及激光制造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目前涡旋光束通常采用螺旋相位板、空间光调制器或者数字微镜器件等设备来实现。基于双光子吸收的激光直写技术,具有突破光学衍射极限的加工精度以及制备任意三维结构的加工能力,在微光学器件、微流控器件以及生命科学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本论文提出了利用双光子吸收的激光直写技术制备多种螺旋相位板,并对其光学特性进行了研究。
  论文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几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信息密集程度的日益增加,通信技术必须不断快速发展才能满足信息爆炸式增长的需求。在通信不断地向更高频段的拓展过程中,由于传统电子器件本身的局限,对高频微波信号的传输和处理都存在着极大的挑战。电子器件处理高频信号的带宽和采样速率都受到限制,高频微波信号在大气和同轴电缆中传输损耗大。光通信技术有着传输损耗极低、带宽大、抗电磁干扰能力强等先天优点。因此,借由光子技术来产生、传输和处理微波信号的微波光子学应运而生。
  作为信号处理中的核心器件,微波光子滤波器是微波光子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
氧化硅材料由于光学吸收系数较低且易于加工,是制备超高品质因子(Quality factor,Q)微腔的理想材料。氧化硅回音壁模式光学微腔具有超高Q值和小模式体积,在高灵敏度传感、微型激光器、非线性光学、腔光力学和腔量子电动力学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氧化硅微腔在应用上也存在一些挑战:在掺铒氧化硅微腔方面,如何进一步提升其Q值;在氧化硅微腔的调控性能方面,如何在保持其超高Q值的同时实现高效调控。
  本文研究了功能化的氧化硅回音壁模式微腔,实现了高效的全光调控,拓展了其在微型激光器、非线性光学等
超材料凭借优异的光学特性如人造磁性、负折射率等,近十几年来在诸多领域获得广泛关注。不同于自然界传统材料,超材料的光学特性是由构成其结构的人造单元所决定,超材料为研究人员提供了极大的自由度,通过改变结构单元的形状、材料、周期大小或周期数来实现所需要的特性。超表面是三维超材料的二维化,为避免超材料复杂的加工工艺而衍生出来,超表面制备工艺简单,可以灵活调控光场特性,如金属结构单元组成的金属超表面,可以实现对入射光偏振、相位和振幅的调控。随着超表面的研究进入近红外和可见光波段,金属的本征损耗问题日渐凸显变得无法忽
超快时域光学测量系统将待测物理量通过全光信号变换的方法转换到时间轴上,从而利用高速单像素的光电探测器和信号采集电路进行快速连续地测量。然而,由于对时域探测系统包括光电探测器和实时示波器的带宽要求较高,超快时域光学测量也面临着测量分辨率上的挑战。同时,系统成本随着高速探测系统的使用而大大提升,降低了其实用性。此外,高探测带宽相应地要求高采样率,使得系统工作在连续实时的采集模式下时会产生高通量的数据,给后续的数据处理和存储带来很大的压力。
  本论文以当前超快时域光学测量所面临的探测带宽受限问题入手,依